激光雷达被时代淘汰,纯视觉智驾才是未来?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3 07:35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激光雷达毫无意义,终将被时代淘汰!”小红书博主的这一言论在智驾圈引发轩然大波。2025年,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方案的技术路线之争愈发激烈——特斯拉坚持的纯视觉+大模型路线持续进化,国内车企却仍在多传感器融合的道路上深耕。这场关于“未来智驾该靠眼睛还是靠雷达”的争论,本质是技术迭代与商业成本的博弈。

从技术发展来看,纯视觉方案的进步确实惊人。2025年,CMOS传感器信噪比每年提升20-30%,配合Occupancy Network等新算法,纯视觉在白天常规场景的准确率已逼近激光雷达,甚至在局部场景中超越。特斯拉从2023年起逐步取消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仅靠摄像头+大模型就实现了复杂路况的智驾覆盖,其“纯视觉+端到端大模型”的路径,证明了视觉方案的潜力。

反观激光雷达方案,虽然在恶劣天气(如暴雨、浓雾)和夜间场景中仍有优势,但成本高、升级空间有限的问题日益凸显。激光雷达单车成本约400美元,而纯视觉方案仅需8-12个摄像头,成熟后成本可压缩至更低,且能通过OTA持续进化算法。更关键的是,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在大模型训练中可能引入“训练惰性”,导致算法冗余,这与纯视觉的“轻量化、智能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国内车企的态度则更为谨慎。2025年,不少品牌开始探索“纯视觉+低成本雷达”的折中路线,既保留视觉方案的进化潜力,又通过少量雷达弥补极端场景的不足。消费者在购车时,也从“看传感器数量”转向“关注算法可进化性”——毕竟五年后,核心智驾算法的OTA能力,远比当下传感器的堆砌更有价值。

这场争论的本质,是“硬件定义汽车”向“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过渡。激光雷达并非完全无用,但其“硬件优先”的逻辑已不符合智驾技术的发展趋势;纯视觉方案虽有局限性,却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持续突破边界。未来,或许没有绝对的“最优解”,只有更适配场景的“平衡解”——在城市通勤等常规场景依赖纯视觉,在极端环境中通过算法优化或轻量化雷达辅助,才是更务实的路线。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必纠结于“有无激光雷达”,而应关注车企的算法迭代能力、数据闭环体系。毕竟,在智驾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一套能持续进化的系统,远比一堆昂贵却僵化的硬件更有价值。你更看好纯视觉还是激光雷达的未来?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