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了生活的苦,就能明白学习的“甜”吗?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23 00:33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孩子不爱学习”真的是让父母们发愁的难题。

当孩子说不爱学习的时候,有些父母会苦口婆心的去讲道理,还有的父母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盲目地让孩子去体验生活,比如到农村去捡垃圾、去工地搬砖,通过这样的“吃苦教育”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经受一些磨砺,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

但是,父母一味的用“吃苦教育”告诫孩子的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可以锻炼心智,通过苦难对比学习的轻松,还有的父母认为这样的方式没有实际意义,都流于形式对孩子没有帮助。

在我没有成为家庭教育从业者之前,也觉得孩子不爱学习就是不明白生活的艰辛,所以当大宝抱怨学习累的时候,我都会直接带他去老家干农活,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之后我才发现,简单粗暴的“吃苦教育”,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变差。

因为在孩子心里,也许根本就不明白“吃苦教育”所代表的意义,而父母也总是忽视孩子的意愿去做决定,孩子面对父母提出要求最多也只是一种服从的感受,久而久之跟父母之间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多。

所以,针对孩子的“吃苦教育”,家长要辩证地去看,把握好度,用适度的“吃苦教育”去教养孩子。

要明白“吃苦教育”不是人为设置障碍,更不是忽视孩子的意愿任意施“虐”,而是不主动搬开“绊脚石”,让孩子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磨砺意志,培养抗挫折力。

我们可以这样做:

1、要让孩子有吃苦的意识

可以让孩子“劳累”一点。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家务或是适当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让他们在增加生存技能的同时,也对父母平日的的辛苦有所感悟。

有目的去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初高中的孩子,一定要加强各种生活技能培养,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比如家庭露营让孩子自己动手搭建帐篷,户外烧烤让孩子自己准备烤肉等等。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和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做错了事,我们该批评就批评而且可以严厉些,重要的是让孩子有错误意识和承担责任的仪式,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有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

2、要陪孩子一起“吃苦”

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比如: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几米就要到达预定的终点了,孩子喘着气不想再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鼓励着孩子,一起奔到终点,父母陪孩子一起,也会让他们更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去体验农村生活,比如割麦子,收稻谷,种菜捕鱼等等,不仅仅是让孩子感受生活气息,也是一种离开城市喧嚣的放松。

导致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人际关系;老师的教学水平;学习没有信心和动力;成绩差遭受打击放弃了学习等等,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针对原因再去解决问题。

3、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吃苦”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时,我们不要一味的就用“吃苦教育”去教育孩子,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可以询问孩子:如果不想读书的话,你想去做什么?再根据孩子的想法带他去经历一些事情,都好过强硬的带他去做所谓的“苦力”。

真正的苦是“苦其心志”、是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

比如,在孩子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产生矛盾等挫折时,家长如何适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其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调整心态、从容应对一些棘手事件。

总之,只要我们把握好“吃苦教育”的度,所有的事情都建立在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之上,经历一些苦难也是非常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也是为了他们未来的人生旅途走的平稳顺畅所做的准备。

校对 庄武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