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延安日报
● 吴起县长城镇边墙渠水库的养殖捕捞现场 通讯员 樊俊虎 摄
本报讯(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樊俊虎)陕北高原,冬日水寒,吴起县长城镇边墙渠水库却是一番火热景象。渔网收拢,浪花飞溅,数万斤肥美的花鲢在网中翻腾跳跃。工人们迅速将鲜鱼分拣、称重、装车,这些来自黄土高原的生态鱼,将日夜兼程运往千里之外的成都、重庆等地,最快次日便能端上南方消费者的餐桌。
“过去‘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如今‘放一池清水养一方好鱼’。”吴起县长城镇长城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宝的一句感慨,道出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这场“北鱼南销”的背后,是一场持续20多年的绿色变革。吴起,这片曾经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1998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20多年持之以恒,林草覆盖率从19.2%攀升至72.9%,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山川披绿,河流变清,为发展生态渔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养鱼最看重的就是水质。”吴起县涌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蔡永权说。该公司自2020年承包3000亩水库开展大水面生态养殖以来,已累计投放花白鲢等鱼苗1000多万尾。“这些滤食性鱼类好比‘水下清道夫’,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在这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养殖企业通过投放微生物制剂、机械抽吸等方式持续改善水质,形成了“以鱼净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养殖模式。据悉,去年下半年以来,该水库已集中捕捞5次,累计捕获成鱼30多万公斤,产值超过340万元。
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四川客商陈善友连续三年前来采购,“吴起的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在西南市场很受欢迎。”
如今在吴起,生态渔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全县有效养殖水域面积达1.2万亩,发展养殖户120余户,探索出库坝生态养殖、设施高效养殖和稻蟹综合种养三大模式。
“ 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预计可达540吨,产值有望突破1300万元。”吴起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延富介绍,下一步将推动生态养殖规模化发展,加快设施渔业智能化改造,积极拓展休闲渔业和品牌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生态渔业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