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11月9日,冠县万善镇农户张佰起的11亩麦田里,一台配备北斗定位系统的复式条播机仅用1小时就完成播种。“今年把地交给服务组织全程托管,效率大大提高,我们不用操心。”张佰起说。
这一变化源于聊城推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四年前,冠县近九成农户为经营10亩以下耕地的小农户,传统散户种植模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此,该县以承接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为契机,全面推广托管服务。“我们整合农机、农技、农资等资源,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为小农户提供从耕、种、管到收的全程或菜单式托管服务。”冠县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负责人王雨洁介绍。
然而推广初期面临双重阻力:有经验的农户信赖传统种植方式,服务组织也因成本考量更倾向服务规模种植户。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建设了1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推广“服务主体+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托管,合作社再将集中连片的土地整体外包给专业服务组织。政府对小麦收割、玉米播种等五个关键环节提供30%补贴。
“这些服务组织提供全链条服务,每亩每年能为农民增加收益约500元,让大家真正得到实惠。”万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立潭表示。
实实在在的效益最终打动了农户。张佰起不仅带头签下托管协议,还转型成为管理百余亩土地的“田间网格员”,推动测土配方、种子包衣等技术落地。
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涛表示,通过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农带农作用,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不会种、种不好”的难题。目前服务内容正从单一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构建起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聊城市正从扩大覆盖面、衔接小农户、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单一环节服务向全链条专业化托管转变,有力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与农民持续增收。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