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能在健身房看到不少男士对着体重秤愁眉苦脸,明明肌肉线条已经很明显,却还在纠结那几公斤数字。其实体重秤上的数字远没有体型重要,就像同样重量的棉花和铁块,体积能一样吗?来看看这份科学体重参考表,说不定你根本不需要减肥!

1、160cm男性
标准体重范围在52-64kg之间。这个身高段的男士要注意,体重低于48kg可能影响免疫力,超过68kg则需关注内脏脂肪。
2、175cm男性
理想区间是63-77kg。很多这个身高的健身爱好者容易陷入误区,明明体脂率很低,却因为肌肉量大使体重达到80kg而焦虑。
3、190cm男性
合理范围是77-94kg。篮球运动员体型的朋友要注意,只要腰围小于90cm,体重接近上限也是健康的。
1、腰臀比
男性腰围除以臀围最好小于0.9。测量时用软尺绕肚脐一周,再量臀部最宽处。这个指标能有效预测心血管风险。
2、体脂率
普通男性健康体脂率在15%-20%之间。健身人群可以低至10%,但低于8%可能影响激素分泌。
3、肌肉含量
30岁男性肌肉占比应在38%-42%之间。可以通过握力测试简单判断,能轻松拧开密封罐头说明肌肉状态不错。
1、BMI指数误区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虽然18.5-23.9是标准范围,但肌肉发达者可能显示超重,这时要结合体脂率判断。
2、衣服尺码变化
如果腰围相同的裤子,大腿部位突然变紧,可能是肌肉增长导致的体重增加,不必担心。
3、运动能力变化
同样强度的运动,如果感觉比之前轻松,说明身体成分在优化,即便体重没变也是好事。
1、晨起疲惫感
睡眠充足却依然起床困难,可能是内脏脂肪过多影响了代谢。
2、餐后困倦严重
正常饮食后出现明显嗜睡,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3、运动耐力下降
以前能轻松完成的运动量,现在感到吃力,可能是脂肪堆积影响了心肺功能。
别再被体重秤上的数字绑架了!健康的关键在于身体成分的合理搭配。肌肉密度是脂肪的1.3倍,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体重相同的人,体型可能天差地别。建议每月做一次全面体测,关注肌肉量、体脂率等真实健康指标,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超重”其实都是美丽的误会。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