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Google Home和Amazon Alexa这样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本应在2010年代中期出现时,预示着一种“杰森时代”般的未来。配备了可以让用户只动口就能控制灯光、恒温器和安防系统的语音助理,一切看起来都像是科技行业的乌托邦愿景终于结出果实。
然而,当人们把智能家居产品真正放进自家时,这种柯克舰长式的幻想立刻穿上了红色制服。管理智能家居远非毫无摩擦,用户往往要反复恳求音箱打开卧室灯光。Google Home的表现尤为糟糕。每增加一件设备似乎都带来新问题,而曾经可靠的功能也在逐步失效或被移除。
Google终于似乎注意到情况的严重性,正试图通过一次大规模的AI驱动改版来补救——没错,就是用Gemini。但把Gemini扔进去真的能帮忙,还是会把问题弄得更糟?我不拐弯抹角。对Google Home进行为期一周的Gemini测试,感觉就像在自己专属的迪士尼电影《聪明屋》里生活。许多我们已习以为常的AI痛点仍然出现在这次智能家居整合中。混乱之中闪现出一点希望的光亮,但这次更新显然需要更多的“烘焙”。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以Gemini为赌注的Google Home一周使用体验——它从AI助手对我的灯泡进行“煤气灯效应”式的误导开始。

先说说Gemini为Google Home带来的最佳改进之一细粒度控制和上下文感知的语音指令。Home的灯光分组功能一直很鸡肋。灯光只按房间分组,想要创建子分组只能靠自动化。比如我的卧室有三盏台灯和一条LED灯带,后者平时几乎不用。“Hey Google,打开卧室灯光”,以前会一次打开全部灯,随后我必须再补一句“把灯带关掉”。
有了Gemini,我现在可以直接说“把灯带关掉,把剩下的三盏卧室灯调成红色,然后再把亮度调到20%”,大多数情况下它真的会这么执行(是的,这也是对后面恐怖场面的直白预告)。这种语音控制的自由度简直令人惊艳。总体而言,利用Gemini,你可以用同样的灵活度完成各种实用操作,再也不用像背诵巫师咒语般记住一堆固定短语来调节温度了。
但也有一个巨大的问题。Gemini经常执行不了任务。让它开灯,约四成时间根本没有任何反应。更令人恼火的是,Gemini常常坚持自己已经正确完成了操作,即便根本没有任何动作。指出它的错误时,它有时会声称你的灯根本不是智能灯。另外,我曾让它把灯调成白光,却收到一段关于白人的长篇大论。如此不可靠的表现完全抵消了它在自然语言上的优势。上图展示的是我试图把桌灯调成白光时的绝望尝试。

Gemini还承诺让创建自动化更简单。你不需要手动挑选触发条件和动作,只要把想法说给Gemini听,它就会自动生成例程。理论上,这会让普通用户更容易上手智能家居自动化。但实际使用中,它的表现和其它Gemini功能一样,时好时坏。
举个例子,我对Gemini说“当电视开着时,把客厅灯调成暖白色,亮度30%。”它按指示创建了例程,却在我复核时发现细节有误。早在我记事起,Google Home的自动化就已经支持灯光颜色的调节,但在这次更新中(仅保留已有例程),这个功能彻底消失。Gemini并没有告诉我颜色调节已不再可用,而是硬是生成了一个包含错误的例程。因为这个例程的核心意义是提供更舒适的观影灯光,我只好彻底放弃。
要想做得好,还是自己动手。这个古老的道理在我的测试过程中被反复验证。智能家居本该是数字管家,但如果管家像Gemini在Google Home中那样屡次失误,它很快就会失业。Google已经在我的公寓里装上了“阿梅莉亚·贝德莉亚”式的AI,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换用别的智能家居系统。

等我在Google Nest门铃里测试Gemini时,已经气得不行。Google真的是指望我把前门摄像头——这套安全体系的核心——交给一个每次犯错都自称“仍在开发中、仍在学习”的机器人吗?结果不出所料,打开Gemini后几分钟,它就误报说外面有个人在跳绳。当我回看录像时,画面里是邻居路过,手里拿着水瓶。这个错误无伤大雅,但如果那个人不是邻居,水瓶是枪支呢?这一次的误报还算勉强准确,我在万圣节期间测试时,收到的通知是“一个穿着死神服装的人走过”。
随后,我问Gemini我有没有收到包裹,这时我才发现Google认为这项功能是要收费的。我的Google AI Pro计划每月20美元(买手机时附赠了六个月免费),我本以为已经包括在内——结果并没有。Google另收了10美元,叫做Google Home Premium Advanced。
深吸一口气后,我付了费,亲爱的读者,我是替你付的。付费后两天才在Gemini中生效,期间Google客服也没能解决。等到功能终于正常后,我能让Gemini回答基本问题,比如是否有包裹送达、狗狗上次散步时间等。错误率倒是相当低,只是答案加载时间过长。鉴于如今AI视频监控被滥用的风险,我在一周测试结束后就把摄像头拆了。

除了控制设备,智能家居助理理应还能处理多种任务,从设定计时器、提醒事项到查找食谱、回答问题。Gemini已取代Google Assistant执行这些任务,在Google生态内基本运行顺畅——至少在这套系统里是如此。不过我们有必要聊聊Gemini的回答质量。
在给出网络搜索结果时,传统的Google Assistant总会标明来源,告诉用户答案来自哪家网站。Gemini作为大语言模型,直接从训练数据中综合生成答案。当我让它为一条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给出出处时,它根本做不到。鉴于Gemini常常出错,在任何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信息场景下,仍然建议使用传统的网络检索。另外,考虑到Google在用户隐私方面并不十分可靠,信任Gemini更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
最后,这次更新中最让人欣喜的是App的重新设计。Google Home的导航从未像现在这样直观。虽然新的自动化编辑器删减了一些功能(我仍期待它们回归),但在App中查找并控制设备已经轻松许多。我尤其喜欢设备页面的新标签页,灯光、气候控制和摄像头各自分列,收藏夹也有独立标签。聊天框位于顶部,并配有快速添加新设备、自动化、应用或家庭成员的按钮。

三年间我测试生成式AI产品的经历告诉我,期待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始终存在。理论上,我渴望拥有一个随时待命、无所不知的私人助理,让家里的一切都合我心意——这正是我儿时看《星际迷航》时对语音电脑的幻想。但Google交付的,仅仅是那科幻梦的微弱回声。它给我的智能家居带来的摩擦远远超过了微乎其微的收益。
Google Home长期缺失的并非未来派AI,而是基础功能,这次更新甚至把更多功能砍掉。想象不到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自动化灯光颜色的失落感,更别提Gemini在当前形态下根本补不回的缺口。同时,我仍旧做不到自定义灯光分组。Google看起来更关注如何让系统更“AI化”,而不是提升用户实际使用体验。毕竟,Google需要在AI竞争中保持优势,股东们也希望看到Gemini的用户增长——让用户通过Gemini来操作家中的各类设备,似乎是最直接的办法。
不过,我根本不在乎Google的股价。用户使用Google Home不只是为了便利,更涉及安全与保障。真正的紧急情况里,我需要摄像头可靠,灯光能随时打开,而不是在app里摸索。只要Gemini仍然不够可靠,它就该自己吃石头去吧。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