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个秋假,博物馆三天挤爆2万人,孩子却吵着不去游乐场?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19 14:37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成都博物馆这三天挤满了放秋假的小学生,门口排队买票的家长比双十一抢货还猛。

12号一早,皮影戏《锦城奇旅》刚开场,整个大厅就坐满了孩子。幕布后面几只小手忙活,把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石犀、鎏金香囊全变活了。孩子看得眼睛都不眨,有个小男孩直接喊“哇,那个大眼睛会说话了”。

四年级的小姑娘伍馨悦看完后拉着妈妈说,文物原来也有心愿,就是想让人记住它们的故事。她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这些东西,现在觉得历史一下子离自己很近,像邻居家的大哥哥一样亲切。

隔壁展厅,一个更小的女孩叶玉宁穿着志愿者小马甲,站在中国皮影展柜前给游客讲课。她声音不大,却一条一条说得清楚:成都皮影用的是牛皮,颜色全是植物染的,雕刻要用二十多种刀。她妈妈站在后面笑,说这孩子平时周末只能讲一两个小时,这次秋假连着三天,天天来练,现在胆子大得能一次讲给五十个人听。

手工区那边更热闹。老师拿几碗不同浓度的盐水,让孩子们放鸡蛋进去试浮沉,顺便讲李冰怎么在广都打第一口盐井。孩子一边玩一边喊“鸡蛋浮起来了”,玩完还知道成都两千多年前就靠盐发财了。有个小胖子做完实验,直接把剩下的盐装口袋里,说要拿回家腌咸蛋。

家长们也高兴坏了。王府外国语学校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妈妈说,上午带娃去了杜甫草堂和宽窄巷子,中午随便吃了碗担担面,下午来博物馆,一天下来孩子既玩疯了,又学了不少,比在家刷手机强一百倍。

博物馆这回真下血本,准备了十几场活动。有的教孩子画成都传统年画,有的让孩子亲手做小铜人面具,还有的带着去地下看正在修复的汉代陶俑。每天从早到晚,场场爆满,工作人员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有个爸爸带着双胞胎儿子,连着来了三天。第三天儿子主动要求不去游乐场了,说还要再来看一次皮影,因为上次没看够石犀吐水的那段。这爸爸在朋友圈感慨:原来娃不是不爱学习,是咱们以前没找对地方。

更让人暖心的是,好多孩子看完展览后说,长大也要当志愿者,把成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有个八年级的大哥哥已经开始带低年级的小朋友,教他们怎么发声、怎么站、怎么微笑接待游客,像个小老师一样认真。

三天秋假,成都博物馆一共接待了小学生两万多人次,比平时周末翻了两倍。工作人员说,累是真累,但看到孩子眼睛里的光,就觉得值。

一个小女孩临走时,在博物馆留言墙上写: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成都原来这么厉害,我以后要更努力学习,把家乡的故事讲给全国的小朋友听。

博物馆的老师们私下商量,明年春假要不要再加几场夜场,让爸妈下班也能带孩子来。反正这次秋假证明了一件事,孩子真心喜欢这些东西,只要咱们把门打开,他们自己就跑进来了。

三天时间不长,却让好多成都娃第一次真心觉得:这座城市的历史不是课本上的死东西,是活生生的,会说话、会唱歌、会跟他们交朋友。

孩子开心,家长省心,博物馆热闹,文化也传下去了。这大概就是大家想要的秋假该有的样子。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