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吹,糖友们又开始为"吃主食"这件事发愁了。米饭馒头成了餐桌上的"危险分子",不少人干脆把主食砍掉一大半,结果饿得头晕眼花,血糖反而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其实控糖路上藏着不少"伪常识",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年我们误会的主食。

1.大脑每天需要130克葡萄糖才能正常运转,完全断碳会导致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有研究显示,长期低碳饮食的人更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
2.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分解蛋白质供能,这可能导致肌肉流失。而肌肉组织恰恰是消耗血糖的重要部位,反而影响血糖代谢。
3.突然减少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身体应激反应会让血糖反弹性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建议每餐保持1-1.5拳头量的主食,优先选择糙米、燕麦等低GI食材。
1.部分"伪粗粮"要警惕:速溶燕麦片经过精加工后升糖指数飙升,玉米片、膨化杂粮饼干的GI值甚至超过白米饭。
2.根茎类蔬菜当主食要注意:红薯、芋头、莲藕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都不低,吃200克蒸红薯相当于吃了半碗米饭。
3.粗粮不是越多越好:过量膳食纤维可能影响矿物质吸收,建议粗粮占主食总量的1/3-1/2即可,肠胃不好的人要循序渐进。
1.先吃蔬菜再吃肉:用膳食纤维打底能延缓胃排空,绿叶菜中的铬元素还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2.蛋白质垫后吃主食:鱼肉蛋奶中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胃饥饿素分泌,自然减少主食摄入量。
3.干湿分离有讲究:喝汤最好在餐前15分钟,避免粥泡饭这种吃法,液体食物会加速淀粉消化吸收。
控糖不是苦行僧修行,掌握科学方法照样能享受美食。下次盛饭时记得,关键不在"吃不吃",而在于"怎么吃"。把筷子换成小号餐具,细嚼慢咽到20分钟以上,这些不起眼的小改变才是稳血糖的终极秘诀。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