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零公里二手车?小米十月交付破4万,可信度有多大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16 14:07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近日,小米汽车披露 10 月交付量突破 4 万台,乘联分会数据进一步显示其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48654 辆,YU7 车型批发超 2 万辆,甚至被解读为国内销量超越特斯拉 Model Y。这份看似强劲的成绩单,却在市场现象与行业背景的对照下,暴露出诸多值得推敲的疑点,数据真实性引发广泛讨论。

首先是最直观的矛盾来自订单与交付的巨大落差。小米 YU7 上市 3 分钟大订突破 20 万台,18 小时锁单量达 24 万辆,创造了行业纪录。但从 6 月上市到 10 月,长达四个月的产能爬坡后,整个品牌月交付仅 4 万出头。即便考虑产能限制,一期工厂月产能 2.8 万辆,二期工厂 9 月已完成爬坡达到同等水平,10 月总产能应达 5.6 万辆左右,实际交付量明显低于产能极限。更关键的是,行业普遍存在小订数据注水现象,这类仅需支付 99-5000 元且可退还的意向订单,常被车企用于营销造势,有广告公司直言 “提前备好海报文案,只需填充数字”。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曾透露,小订转化率仅 10%,小米 24 万锁单的真实转化情况,显然需要打个问号。

其次,二手车市场的异常现象更值得关注。在二手车之家等平台,大量小米 SU7、YU7 车型以 “零公里二手车” 名义在售,行驶里程多为 0.01 万公里或几百公里,部分车型价格甚至高于官方指导价 ——YU7 2025 款 Pro 版未上牌车型标价 29.66 万,超出官方指导价数万元。这类 “准新车” 本质是行业潜规则的产物:车企或经销商将新车上牌后计入销量,再通过二手车渠道转卖,以此粉饰交付数据、回笼资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揭露,此类卖家在主流二手车平台达三四千家,形成完整的销量造假产业链。小米大量零公里二手车的流通,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交付数据可能包含这类 “虚假交付”。

行业数据造假的大背景,让小米的交付数据更难令人信服。第一财经此前爆料,汽车行业 “小订数据军备竞赛” 愈演愈烈,年初至今宣称的小订总量已达 5000 万辆,远超市场实际容量,其中小米与鸿蒙智行占据八成份额。车企通过员工下单、经销商压库、虚假上牌等方式操纵数据,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已关注到这一乱象,近期召集车企与二手车平台开会整治零公里二手车交易,直指其 “数据造假、市场吸血、消费埋雷” 三大原罪。在监管收紧的节点,小米这份 “恰好超越特斯拉” 的交付数据, timing 上的巧合也加剧了舆论质疑。

不可否认,小米汽车作为新势力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产能爬坡也确实是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的挑战。但数据的可信度是品牌长期发展的基石,过度依赖营销话术和数据美化,终将损害消费者信任。乘联分会的统计数据与官方披露的模糊表述存在差异,零公里二手车的批量流通与订单交付的严重失衡,再叠加行业普遍存在的数据注水潜规则,都让小米 10 月交付量的真实性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对于消费者而言,虚假交付数据会导致市场判断失真;对于行业来说,这种 “数字竞赛” 只会加剧恶性竞争。小米汽车若想实现长期发展,亟需以透明化方式回应质疑,公开订单转化细节、产能分配情况及交付统计口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唯有真实的交付数据、扎实的产品实力,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尊重。行业也期待监管部门出台更明确的统计标准,斩断数据造假的产业链,让市场竞争回归本质。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