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幼习舞、演过话剧,最终回归梨园世家的国家京剧院演员、当今难得的乾旦刘铮,前晚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了《玉堂春》中的两折《起解》和《会审》,“苏三离了洪洞县”一响起,观众都屏息凝神。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的刘铮,母亲是张君秋入室弟子宋玉珍。但是他自小爱的是舞蹈,随后还参演过话剧和昆剧。年岁渐长后,血脉中的京剧基因“觉醒”,随母亲研习张派。而《玉堂春》是传统戏中的传统戏,乃至凡是旦角,都要学习。要把旦角基础戏唱出韵味来,就像是要把蛋炒饭炒出独特的滋味来——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张派苏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乾旦,是由男性演员扮演的旦角,虽然历来是戏曲传统,但是在当今社会上颇为罕见、甚为难得。上海的舞台上,当前已经很少能有机会看到乾旦。刘铮扮演的苏三,不仅得益于世家真传,也得益于他的舞蹈身段与话剧表演的历练。戏曲的本质,是以歌舞演故事。歌,就是唱腔;舞,就是身段。舞蹈基础让他的身段灵活而柔软。此后的话剧表演经验,赋予他塑造角色的动机、表演细腻的层次,加上他原本就具备的先天条件,使得他在传承张派特质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特质。苏三的情状更为动人。

他在2003年遇到京剧名家孙毓敏,点燃了对京剧的热情,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尖子人才大专班,师从梅派名家李玉芙,又先后师从昆曲名家张毓文、张继青、沈世华等。而《玉堂春》一剧,他还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吸收了京剧名家沈福存的表演风格。
前晚出现在观众席里的还有十余位欧洲观众。其中有一家三口自法国来,此前购买了陕西人艺话剧《主角》的戏票——因为该剧海报上仅有一位装扮好的秦腔演员的面部,使得他们误以为《主角》是一部戏曲。他们看了半场《主角》,发现与期待不符,就咨询了上海朋友,专程到天蟾逸夫舞台买票看京剧。看了《玉堂春》,他们觉得:“对,这就是我们想看的!”
原标题:《自幼习舞 回归梨园 乾旦刘铮上海上演《玉堂春》》
栏目编辑:沈毓烨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光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