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意染黄了山川田野,一场悄然兴起的教育变革正让孩子们的脚步慢下来——多地中小学在11月迎来“秋假”,不是调休拼凑的假期,而是嵌入学期节奏中的真实喘息。浙江作为全国首个全省推行春秋假制度的省份,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学生已于11月12日开启为期3天的秋假,与周末自然衔接形成5天小长假;四川的政策也覆盖全省,佛山也在义务教育阶段试点“3+2”模式,将假期转化为亲子共游、自然观察或社区实践的黄金窗口。

图@CHAPA丨赖云鹏
这场看似微小的假期调整,实则是对传统教育节奏的一次温柔松绑。过去,漫长的学期常让学生疲于奔命,而春秋季恰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如今,通过增设短假期,不仅呼应了国家关于探索中小学春秋假的政策导向,更试图在学业压力与成长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不少地方配套推出免费托管、研学优惠、博物馆开放等举措,既缓解双职工家庭照护难题,也为孩子打开课堂之外的学习通道。

图@梦之境
当然,并非所有地区都同步迈入这一节奏。陕西、重庆选择错峰安排,河南、安徽则澄清“全面实施”纯属误传,凸显各地在教育资源、社会支持体系上的差异。但无论如何,越来越多的城市愿意尝试为童年留出一段“无目的的美好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秋假或许短暂,但它传递的信号清晰而温暖:教育不止于分数,更关乎如何让孩子真正感受世界、热爱生活。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