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发展:2025教育年会探寻未来教育新范式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12 22:46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在人工智能浪潮重塑社会图景的今天,教育将走向何方?学生又将如何实现全面发展?

2025年11月7日至8日,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2025学术年会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承办,还得到了福州市教育局、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支持。

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发展指导”为核心主题,吸引了全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转型与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介绍,会议旨在立足教育实践需求,为当下学生发展指导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以构建更科学、更精准、更具温度的学生发展指导新范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为确保研讨的深度与广度,大会设置了丰富多元的议程环节,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校长论坛、七个平行分论坛、年度专题论坛以及九个平行分会场论文报告等。近300场报告密集开展,议题覆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I背景下的劳动与实践育人、校家社医协同育人、学生发展指导中的AI应用、教学方式改革以及生涯发展教育等诸多前沿领域,全面展现了当前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学术思考。

开幕式上,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致辞中强调,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时代变革,教育界应凝聚力量,主动拥抱新技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教教学处处长黄伟表示,教育部将坚决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推进中小学标准建设、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工作。

在主旨演讲环节,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飞,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董奇等多位重量级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洞察。

会上,徐飞系统分析了第一代至第四代大学的历史演进脉络,系统阐述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性变革路径,并进一步提出要构建网络化、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新型治理模式,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有效回应新时代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

董奇表示,在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亟须依托“双脑”协同,即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他提到,儿童青少年的脑智发育具有时序性和个体差异性,受到睡眠、运动、师生互动等因素影响。因此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脑发育特点设计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防范认知替代风险。

董奇介绍,“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通过构建脑智发育常模和智能平台,建立‘双脑赋能’的教育体系,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科学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级“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陆一指出,当前基础教育全面卷入应试化竞争,而命题机制却出现“选拔功能钝化”,难以有效识别拔尖创新人才。她表示,应强化对学生分析、评价与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考查,推动考试从“排位工具”向“识才导向”转变,为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提供支撑。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而心理健康是这一切的基石。本次年会的一大亮点,是发布了 “首次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 的关键成果。

乔志宏理事长在闭幕式主旨报告中指出,监测数据不仅揭示了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更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发现: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活动的开展频率与学生参与度,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体育艺术劳动实践,本身就是一剂高效的“心理良药”。

报告进一步强调,在AI时代,学业竞争的压力形态可能发生变化,但构筑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积极的人格品质更为关键。未来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必须将心理健康作为核心维度嵌入其中,利用AI技术实现对心理风险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同时坚定不移地通过“五育并举”来培厚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

福耀集团创始人、终身荣誉董事长,福耀科技大学理事长曹德旺以“重磅惊喜嘉宾”的身份,出席了会议闭幕式并致辞。

他谈到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的初衷,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希望培养出既具备动手能力又有表达能力,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

他还在讲话中指出,推动科学进步的终极主旨,是研究其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反之,若背离这一中心,便偏离了正轨。基于此,他呼吁各界共同关注教育发展,期盼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此次年会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指引方向的重要活动。它清晰表明,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中国教育界正以开放、理性的态度,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科技的赋能下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文/杜一兰 图由论坛官方提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