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齿钉耙”“电吉他”,大显身手!智慧农机“试”出新天地激活丘陵山区农业潜力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12 21:55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央视网消息:在我国,丘陵梯田面积接近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些地区既是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也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科教单位、制造企业与推广机构聚焦丘陵农机领域短板弱项,开展协同攻关,一批新型农机在丘陵梯田上大显身手。

  两部遥控器 “收割”一片山

  目前,在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支持下,我国已围绕丘陵山区粮油及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等关键环节,推动60多种农机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增效。”瞄准这一方向,各地已经开始了新探索,“丘陵农机家族”的成员正不断壮大。

  缙云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为了种植就开垦了很多梯田,有的是凹在山谷里的,有的是依山而建的。以前,秋收的时候这一小层梯田需要一个三口之家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去完成,田块的位置越高,花费的力气越大。现在,一整个山头的收获都在被这样的遥控器所完成。

  这台最新研发的遥控式梯田稻麦收获机下线后的首次作业,便选在缙云县的梯田。人走在田埂上,遥控无人收割机在地里收获,看上去轻松不少。但新问题随之而来,过去农民能在梯田爬上爬下,机器该如何跨越一层层的梯田?

  原始梯田,没有现成的机耕路,田大哥第一次使用遥控收割机,他决定实地探出一条路来。从卫星图上看,这片百亩梯田总共分成60块,形状极不规则。最小的一块只有1亩,最大的一块刚过3亩。对初来乍到的农机而言,这里像个复杂的“迷宫”,要找出一条能串联每一块田完成收割的路线并不容易。

  两个梯子通过无人机搭稳后,田大哥继续遥控农机缓缓倒退下行。由于是第一次用遥控的方式操作,他格外谨慎,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

  在梯田里采访时,记者发现收割机机手和无人机机手的分工协作,不只是寻找路线,更是在为未来农机作业模式探索全新的配合方式。没路的时候,无人机运来梯子,粮食装满后,无人机再运下山。这样配合起来,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沈成表示,好的农机产品光靠研发设计是不够的,是试出来、用出来,不断改进出来的。他们推一些特色装备,形成一个好的技艺融合模式,进一步推广、扩散。  梯田“试验场” 农机“试”出新天地

  浙江缙云县的探索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新解法。如何让小农机在丘陵山区更快更好“跑”起来?2025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典型的丘陵山区省份遴选出了第一批“丘陵农机熟化应用规模化试点县”,就是要让不同类型的丘陵梯田成为新型农机的试验场。

  李聚东在甘肃经营一家农业合作社。这两年,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尽管高山梯田效益不佳,他反而扩大了流转面积,从原来的20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4000亩。他的底气,来自那个停满农机的仓库。

  这几台新款“小挖机”是用来挖中药的。为了试用这批机器,李聚东专门在梯田里调出600亩地种植收益更高的中药材。这些新型农机与以往使用的完全不同,但大家学起来却很快,不到半天就已熟练操作。

  甘肃宣煊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聚东介绍,5年前,他在这边只种了50亩地。经过这5年的发展,能看到的这四五个山头都是合作社在种,基本上从耕、种、防、收各个环节都实现机械化。他印象最深的是,2025年春耕的时候,十几辆新型拖拉机、旋耕机铺在地里一起工作,场面特别壮观。这在5年前,他想都不敢想。

  有了这些装备,梯田种植结构有了更多选择,也为农民带来更丰厚的收益。

  李聚东表示,国家“十五五”规划专门把丘陵农机的发展写进去,这让他非常振奋。今后5年,他要靠新农机扩种盘活山地,让闲置的土地能产出更大效益,让每亩地的收益再翻番,真正把这一片山地打造成乡亲们的“致富田”。  协同攻关 新型工厂“智造”丘陵农机

  采访中,记者发现,干劲十足的不仅是李聚东,还有一大批农机生产企业。我国农机企业和科研院所正在深度联合,推进“有组织科研”,加速好的农机装备应用落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油产量增长53%。眼下,油茶第一大省湖南迎来了收获季。一批新型采收机进入了当地的油茶基地,改变了传统的收获方式。

  很多人说这是一把农用的“电吉他”,但是它弹奏的并不是曲子,而是果子。在这样的油茶果300亩的山头里,油茶果一棵一棵数下来一定超过1000万棵。以前这1000万棵的果子需要一颗一颗去摘,现在通过这样一个农用的“电吉他”,勾在树上可以一枝一枝给它弹下来。

  在标准化种植的油茶果林中,更便捷的油茶果采收机开了进去。抱住一棵树,撑开一柄伞,摇晃几秒钟,传送、装袋,一棵树的收获就这样完成。从以前的“手工摘”到现在机器“摇”,这对于农机生产企业来说,更是研发路径的转变。他们不再闭门造车,而是积极联合各方力量,打通产学研用环节,这也成为他们能够快速迭代创新的关键密码。

  除了与专业的院校合作,企业自身也在打磨内功。湖南双峰的这家企业,一年前的生产线上还是敲敲打打,人工组装。现在已经建成了“5.5G+智能工厂”,所有设备联网运行,由中枢系统精准控制。在现在的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挥舞、无人小车精准运输、高清摄像头严格检验,这样的智能化生产场景随处可见,不仅保障了产品精度,更显著提升了产能。

  通过集成研发和试点推广,“十四五”期间,我国丘陵山区实现了从“无机可用、有机难用”到“优机可选”的关键突破。而面向未来,更多的探索已经开始谋划。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沈成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下一步,他们将把低空运载、新能源等新技术用起来,研发更适配丘陵山区的好装备。同时,建设不同区域的试验基地,用好试点县进行装备验证、模式验证,让这些好装备在更多区域落地,释放丘陵山区的农业潜力,支撑稳粮保供和乡村振兴。

(央视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