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马面裙走进当代生活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12 10:21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从非遗工坊跑向全运会领奖台

她让马面裙走进当代生活

      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国内首位马面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十大品牌女性林栖

      由“生活在左”设计的十五运会颁奖礼服惊艳亮相

  文/羊城晚报记者 詹淑真 图/受访者提供

  “作为火炬手,手握的不仅是火炬,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和使命感。”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国内首位马面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十大品牌女性林栖(本名单钰芳)表示:“当圣火燃起、万众瞩目时,我深深感到,自己传递的不仅是体育圣火,也是文化传承的‘薪火’。这个经历让我更坚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运动与前行,这与体育精神一脉相承。”

  走进“生活在左”线下店,仿佛走入一座流动的织锦博物馆。满墙的马面裙错落陈列,色彩温润,线条流畅,古意与现代在光影间交织。采访当天,林栖身着一件杭缎提花、手工串珠的衬衣,下摆是一条绣有“熊猫戏春”纹样的马面裙,气质高雅且出众。谈起自己的事业,她的眼神闪闪发亮,那是从心底涌出的热爱与自豪。

  从“情怀”走向“中国式礼仪”,马面裙登上全运会领奖台

  当传统服饰登上国家级体育盛事的舞台,它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服饰之美。

  “这传递了一个强烈的文化信号,中国的现代盛典,理应有中国传统服饰的一席之地。”在林栖看来,“它向世界展示了何为‘中国式浪漫’与‘中国式礼仪’。这对马面裙的推广是里程碑式的,它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让非遗从‘情怀’走向‘国礼’,为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今年,由“生活在左”设计的第十五届全运会颁奖礼服惊艳亮相,一袭创新改良的马面连衣裙,用传统工艺讲述鲜活的中国故事。

  “面对‘国家形象’,我们的设计方向是‘守正创新’。‘守正’是保留马面裙最核心的形制和精神;‘创新’是为其注入时代灵魂。”林栖解释道。

  礼服以旗袍立领撑起东方风骨,流畅剪裁展现运动之美。裙身采用大湾区传统刺绣“三蓝绣”工艺,靛蓝、月白、湖蓝层层晕染,如珠江潮涌的浪花,象征粤港澳三地“和谐共生、开放包容”的精神。从裙摆延伸至裙身的牡丹图案,是整套设计的“灵魂意象”——既暗合“唯有牡丹真国色”的东方神韵,又以“向上生长”的生命力,隐喻运动员“力争第一”的拼搏精神。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传统、偏隆重的马面裙,展现出体育的‘力量感’与‘仪式感’。”林栖表示,团队在结构与面料上大胆创新,把传统半裙改为连衣裙,调整褶裥密度与宽度,配合挺括新型面料,使裙摆静态时庄重垂顺,动态时充满张力,完美契合颁奖礼的庄重与竞技之美。

  她把体育精神与非遗匠心巧妙对照:“更快、更高、更强”是向外探索极限,“更细、更稳、更久”是向内修炼极致。两者一体两面,共同诠释卓越的真谛。运动员每一个完美动作,都来自成千上万次训练;匠人每一道完美工序,同样源于无数次打磨。

  林栖的身份标签不少:企业家、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一名“资深跑者”。十多年来,她坚持跑马拉松,足迹遍及伦敦、芝加哥、柏林等国际赛场,也跑过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等国内城市。

  在她看来,坚持运动与非遗传承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我从20公里跑到50公里,从80公里跑到100公里,一次次挑战自己,那种意义对我来说更重要。我会上瘾,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和目标,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享受的过程”。

  这种“向前跑”的精神,也贯穿于她的创业旅程。“人生也是如此,在不断的挑战中切换与坚持。从长远看,很多困难其实很小。只要有足够信念,就不会退缩”。

  从被质疑到热卖,她用十年跑出一条国风赛道

  谈起与马面裙的结缘,林栖笑着回忆:“十年前初次见到它时,我正在研究传统工艺,一眼就被那条裙子上的多种刺绣工艺深深吸引。”

  她仍记得那一刻的怦然心动,那是一条朋友珍藏多年的旧裙。“其实它有些破损,面料也不完整,色彩甚至略显暗淡。但我第一次见到,就被震住了。它很亮眼,能让人从一针一线中感受到时间的温度与背后的故事。”

  后来她才知道,这种服饰名为“马面裙”,是明清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女性礼服。“我特别震惊,这样一条在古代如此重要、承载众多工艺与文化的裙子,如今为何很少被看到?那一刻,我生发出一种使命感,要让更多人重新认识马面裙”。

  然而,让这一传统服饰重回大众视野并不容易。马面裙是相对小众的赛道,对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而言,这一选择并不“理性”。她首次提出推出马面裙系列时,遭遇团队反对,商品部担心没有市场,运营团队认为用户太少、不值得长期投入。

  但她没有退缩,“赌”了一次未来。“我说我自己拍板,责任我来担。订单就从五件开始下。那时我不在意市场大小,只觉得马面裙的存在具有永恒的意义。我很庆幸自己能读懂它,也希望能让更多人读懂它的美”。

  如今,“生活在左”全网粉丝数超过387万,品牌马面裙系列在女性中掀起“国风热潮”。

  品牌迎来转折点,是2022年的“迪奥马面裙风波”。当时,迪奥推出一款中长半裙,被指与中国传统马面裙高度相似,却标注为“品牌原创”,引发公众对“文化挪用”的广泛不满,不少人纷纷发言支持中国马面裙。

  “那段时间,我们确实迎来一波流量和关注。订单明显增长,因工艺复杂,供不应求,整个下半年几乎都在预售。”谈及此,林栖谦逊地表示,“当然,有一定运气成分。但若没有之前长年的积累与坚持,即便机会来临,也接不住。”

  如今的“生活在左”不仅是一个服装品牌,也是行走的文化记录者。为更好地传承马面裙,林栖带领团队走遍全国,搜集历代珍贵样本并逐一建档,研究纹样、工艺、面料与版型。在保留传统神韵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时尚设计,让马面裙真正“活”在当下。

  作为国内首位“马面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林栖深知肩头之责。她已收藏三百余条马面裙,正在筹建国内首家马面裙博物馆,并推进《中国最美服饰·马面裙白皮书》的编撰工作。

  从工坊到国际秀场,非遗要“活”在日常创新中

  在推广马面裙的过程中,如何在传统形制与现代时尚之间找到平衡?林栖的答案在于“形散而神不散”。

  “‘神’是它的基本结构和造物哲学,这点我们坚决保留。‘形’则可以更加自由。”她解释说,可以用牛仔、针织等现代面料,可以与西装、T恤进行混搭,色彩和纹样也可以更当代。马面裙的现代之处,恰恰在于它超越时代的模块化穿搭属性和包容性,它能完美融入现代衣橱,而非一件需要被供起来的戏服。

  这种传统与现代同频的思路,也让马面裙走上了国际舞台。近几年,林栖多次携作品亮相伦敦、巴黎等国际时装周。

  “许多外国设计师第一次看到马面裙时,都会惊叹,这结构太特别了!这是怎么做到的?”林栖笑着说,他们最初是被东方元素吸引,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开始被它背后的空间哲学与精神理念打动。一片布的多功能性与造物智慧。这也让人看到,美是有穿透力的,它能跨越文化,引发共鸣与思考。

  从工坊到展览馆,从工作室到时装周,“生活在左”的每一步都在拓宽“非遗”的边界。林栖把这条路径总结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深耕工坊,夯实内核,确保技艺的原真性;第二步是走进展馆与时装周,建立话语权,通过艺术和时尚的语言,重新定义它的当代价值;第三步是拥抱国家盛事与大众生活,实现破圈传播,让它在最广阔的舞台上,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自信载体。

  在林栖看来,非遗最重要的是“活着”。“活着”的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被瞻仰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日常生活里的血液。它是有温度的,可以被穿着、被使用、被讨论、被再创造。它既能承载历史的厚度,也能拥抱当下的活力,并自信地走向未来。

  去年,她在广州塔广场开设了时尚艺术空间“林栖Gallery”。这个500平方米的空间融合了中国传统庭院建筑的意境与可持续、可移动的现代设计理念,将美学艺术、媒体互动与零售体验融为一体,为消费者带来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也是展示“非遗新生”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了让更多人真正喜欢并热衷于日常生活中穿上马面裙,林栖正在为“生活在左”的下一步做新规划,团队将推出更“轻量化”“日常化”的系列,比如采用轻薄透气面料的夏日款,或者更适合通勤穿搭的简约设计。

  未来,“生活在左”也将从“马面裙专家”进一步延伸为“新中式生活美学倡导者”,计划推出配饰、家居等产品,让东方美学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打造一个完整的美学生活方式品牌。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