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办“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展亮相浦东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12 06:35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11月11日,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正式启幕。展览曾于2月至9月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站,第二站现移师上海博物馆东馆。

作为近年来海内外最具规模的宋、元、明、清铜器展,178件/组展品汇集两馆珍藏以及亚、欧、美三大洲多家重要博物馆馆藏,辅以同时期书画、陶瓷、珐琅器等,其中不乏首次公开展出者,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发现”中国晚期铜器艺术

41件上博馆藏首次公开展出

“无论在海内外,对于中国青铜器研究中,焦点长期都停留在夏商周三代,并认为其代表了最高艺术成就。晚期的宋元明清铜器,却被学界和大众长久忽视。”展览中方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研究馆员韦心滢介绍,上博拥有上千件宋元明清铜器馆藏,许多过去未被整理与展出,现成为本次展览希望加以探究的学术课题。她认为,宋元明清青铜器有着不同于三代青铜器的审美与视角,基于“复古”与“创新”,产生众多形制与功能的变化:“这背后,折射出了社会文化风尚的变迁,其存在与变化的内在动力也值得深思。”

与美国站相比,此次上海站展览还加入了一批上海博物馆最新梳理完成的馆藏家底。178件/组展品涵盖69件上博馆藏,其中有41件为首次公开展出。展览以四个单元解读宋、元、明、清铜器的发展与特色,以及寻找隐含在器物内的社会人文意涵,并进一步省视其在艺术史中所占的地位。

第一单元为“崇古尊古、再塑三代”。以宋、元、明、清的仿古礼器为主体,并由在礼制改革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宋徽宗、清高宗时期的内廷礼器为引,带入地方州县释奠系统与家庙宗祠祭祀活动,借由这些礼器的铸造形制与使用场域,窥见在千年静默中不断传承的文艺复兴精神与力量。

第二单元为“铸古维新、自成一格”。展品体现复古风潮的流行与兴盛使得铜器制作趋向商品化,铸铜商号与名工巧匠应运而生,创作出兼具古韵与崭新功能的器类,如炉、瓶、壶等,其创造的灵感有些是直接源自三代铜器,有些是转化拼凑三代元素而成。

第三单元为“永宣垂范、震古耀今”。观众可欣赏到“永宣金铜造像”与“宣德炉”等明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其创新的艺术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四单元为“起居修道、古铜新意”,分“修礼参道”与“文人雅趣”两个部分。仿古铜器借由文人雅士的重新诠释,将原本高置于庙堂承载礼仪的家国重器,化身为书斋居室的清雅摆设,不仅成为时人闲逸隽古的风尚,更同时与民间信仰、佛道仪轨相结合,成为供祭典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中外合作交流

守护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共同策展,依托于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汇集全球馆藏。“此前,已有超过 30 万观众来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观赏本次展览,让他们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表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合作可追溯到1980年,当时上博参与了在大都会举办的“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特展。在此后的45年间,双方陆续合作了多个项目,明年还将有另一个和上博的精彩合作项目,敬请期待。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此次展览见证了上海博物馆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跨越四十余载的深厚友谊,是两馆间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上博期待与全球更多文博机构深化交流,共同守护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希望每一位走进展厅的观众都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温度,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无尽启迪。

此外,上海博物馆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包容,不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路径,多措并举推动博物馆资源共享,让文物“活”起来。依据上海博物馆与中国东方航空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方航空为本次展览提供人员及文物上海与纽约间的运输保障,进一步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配合本次特展,上博文创精心选取嵌珐琅缠枝莲纹出戟尊、兽形熏炉、双孩书镇等代表性展品为灵感,推出涵盖冰箱贴、书签、包袋、插花器、明信片、咖啡具等品类的28组文创产品。

展览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等种类丰富的配套活动,为海内外观众提供一场独特的艺术盛宴。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