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邹明镇 通讯员 熊雨薇
巍巍武陵,绝壁千仞。恩施大峡谷以其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坐落于“峡谷门户”的恩施市屯堡乡,曾面临一道考题——如何让游客“停下来、住下来、再回来”,把“过境之地”变为深度体验的目的地。
答案藏在由屯堡乡政府引领、村民共创的小景致之中。其中,选址精妙的观景台,是解题关键。
“这个位置适合看风景,青山绿水,让人忍不住停下车拍几张照。”10月22日,在鸭松溪观景台上,几名来自新疆的游客举起手机,在此留影纪念。
“每一处观景台都结合原有地形和周边环境打造。”屯堡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全乡已建成5处观景台,它们巧妙融入山水,成为自然的取景框,让游客沉浸于“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诗意体验。
如何让游客心甘情愿地停下脚步,并收获超出预期的体验?马者村的圆梦隧道、在野寻茶营地等节点的打造,提供了生动样本。
走进马者村,Q版小人雕塑展示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序,既美观,又是展示茶文化的窗口;在野寻茶营地内,游客在帐篷里细品玉露茶香,于茶山上拍照留念;霍比特小屋与南瓜小屋前,孩子们奔跑嬉戏,在田间认识农作物……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茶产业基础,马者村打出“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组合拳。这些特色节点如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留住了过往客流。节点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改变了有景无点、过而不停的旧貌,让“停下来”本身成为旅游的目的。
夕阳西下,如何真正让游客“住下来”?截至目前,屯堡乡已建成61家民宿,交出了一份扎实答卷。
“我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茶山对话民宿老板谢申贤正忙着招待客人。他曾从事地质灾害治理,怀着对家乡的深情选择返乡创业,将专业餐饮服务与特色民宿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一处集美食、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最美院落”。自去年6月开业以来,该民宿已接待游客超1300人次。
“我把村民种的茶叶、山货等做成精品伴手礼,让游客把恩施味道带回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村民一起增收。从政策解读到发展规划,乡政府都给予了指导,让我创业更有底气。”谢申贤说。
鸭松溪边的松栖别院民宿里,老板李娥正在打扫庭院。“当初回来,就是想在家里‘坐着把钱挣了’,可一开始真不容易,门口垃圾不少,游客都不愿来。”她回忆。屯堡乡政府了解情况后,设置公益性岗位,组织人大代表和群众开展环境整治,难题迎刃而解。
“门前干净了,停下来的车多了,吃饭住宿的人也明显增加。”李娥说。旅游旺季时,民宿单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100人。
“我们设置了405个公益性岗位,由在岗的村民负责定时定点清理垃圾。环境变好了,村民也多了一份收入。”屯堡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已有的成绩,屯堡乡看得很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游客‘停下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再回来’。我们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观山打卡点,让它成为游客心中的一个念想,一个值得专程再访的理由。”屯堡乡相关负责人说。
从一道依山势而建的观景台,到一个因深度体验而充满欢笑的村落节点,再到一盏为游子点亮的灯火——这些由政府引领、村民共创的小景致,共同谱写了屯堡乡做好旅游“大文章”、激活乡村振兴引擎的新篇章。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