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①10月28日,广西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洞心村田间地头呈现金秋丰收景象。图/文颜桂海

②10月13日,河南省遭遇连阴雨天气,灵宝市农户趁晴好天气时机,抢收、抢烘成熟的玉米等秋粮作物。图/邢博文/马芳

③10月31日,江西省瑞昌市范镇源源村蓬博种养家庭农场,村民趁着晴朗天气,进行甘蔗采收。图/文魏东升

④10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气象局组织农业气象技术人员深入桥巩镇,开展晚稻农情调查。图/文程俊淇
应急机制逐渐完善
2024年,气象服务为农村公众挽回因灾损失人均约545元。
风险预警成效显著
冬小麦干热风预警助力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减灾增收83亿斤粮食。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有力
建立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体系,开展防雹作业2.6万次。
有效开展气象服务效益对比试验
中国气象局组织辽宁、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开展气象服务效益对比试验,有效的气象服务增加粮食单产8%~17%。
部门共建特色中心
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建立25个国家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202个省级中心,212个农业气象科技小院、385个农业气象服务基地。
开展种业服务试点
在6个省开展种业气象服务试点,以制种水稻、玉米、大豆为抓手,初步构建了种业“育繁推服”全过程的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深度融入为农保险
联合有关部门推进金融气象服务,11省开展巨灾保险气象服务,19省开展天气指数保险服务,初步构建“气象+保险”防灾减灾救灾新模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