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去旅行!到甘肃武威体会唐诗《凉州词》的韵味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8 18:35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甘肃武威古时被称作“凉州”,让我们从语文课本中的《凉州词》出发,跟着课本去旅行,看长城蜿蜒、听胡乐回响,在真实的山河之间,读懂唐诗的韵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当你在语文课本里读到这首《凉州词》,有没有想过,这千年前的边塞风光,如今依旧可以看到。


甘肃武威,河西走廊的最东端,是唐诗中的“边塞”,是历史上的“凉州”。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之后,西汉设立河西四郡,并筑起长城,以保丝路畅通。



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左亚琴:武威的汉长城,总共全长是198千米。主要以壕堑、山险、河险的形式存在。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长城,让大家走进历史现场,看见并且真实地感受到我们的长城文化。


边塞诗中,总绕不开那独属于边塞的声音——胡乐,凉州词便因盛唐时期流行的凉州乐曲而得名。走进武威市博物馆,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回响,古时的凉州,是诗人笔下的音乐之都。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元辉:在丝绸之路各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经过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的交流,到盛唐时期形成了河西都会。唐代王翰写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夜光杯都来自西域。


凉州繁荣的另一面,是战略要冲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沙场、大漠、边关月也是凉州词中常见的意象。


如今的武威,可远不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古时戍边疆,今日卫绿洲。如今的武威,已经成为全国防沙治沙重要的生态前线。


今年春天,“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也吸引4.1万余人次的志愿者来到武威,栽植梭梭、柠条等沙生植物152万棵,治沙面积达4500亩。那么,当春天到来时,也欢迎你来“凉州”种棵树。

唐诗中有超百首诗都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那些关于边塞的辽阔、关于灿烂包容的凉州文化、关于家国的情怀都源于这片土地。在风吹沙动的古城墙下,在祁连雪山的映照中,再读一遍凉州词——读懂诗里的凉州,也看见今日的武威。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