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稻田长出“瑞士卷”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8 17:20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本文转自:苏州日报

张家港稻田长出“瑞士卷”

秸秆打捆变资源 生态经济双获益

《苏州日报》2025年11月08日 A02版

  苏报讯(驻张家港记者 陈梦娇)丰收季节,张家港的稻田里长出一个个“瑞士卷”。昨天,在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南新村的千亩丰产示范方内,金黄稻田间,圆滚滚的草垛错落有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吸引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

  走近细看,这些“瑞士卷”每卷有半人多高,外层裹着白色细网,整齐散布在刚刚收割完的田块中。它们的诞生,源于现代农业机械的精准作业。只见打捆机在田间匀速行进,将散落的秸秆“吞”入腹中,经过除尘、压实、捆扎等一系列自动化流程,短短几分钟,一个直径约1.5米、重达400斤的坚实圆柱形草捆便从机后“吐”出,滚落田间。

  “现在秸秆离田,又快又干净。”南新村党委书记王幽兰说,“以往水稻收割后,秸秆多以还田方式处理,可能存在病虫害残留、影响下茬小麦播种出苗等问题。现在通过机械化打捆离田,不仅为后续耕种清除了障碍,有利于提高小麦出芽率和成熟度,更重要的是,让昔日的包袱变成如今的资源。”

  这些收获的“瑞士卷”,将被集中运往处理中心,进行资源化利用。它们一部分作为燃料用于生物质发电,赋能绿色能源;另一部分作为优质饲料供应养殖场,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循环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在运走之前,它们也成为田野中的一景。前天,云盘小学悦丰校区的200多名师生来到这里开展研学活动。五年级学生于钰和同学们手持卷尺,认真测量草垛尺寸:“长144厘米,直径140厘米……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大的草垛!”测量完后,孩子们高兴地与这些巨型“瑞士卷”合影留念。

  除了研学,记者也见到不少来打卡的游客。张娅和同伴特地赶来拍照。她说:“早前在内蒙古旅游时见过类似的‘瑞士卷’,如今在家门口看到,感觉特别惊喜。”不远处,还有游客爬上草垛摆起姿势,在金黄的田野背景中留下秋日记忆。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