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 陈智林现代戏表演艺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7 19:36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闵宇涵

“择一事,终一生,川剧教会我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如何做人、如何观世、如何传递美与善的力量。”11月7日,“陈智林现代戏表演艺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戏剧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的现代戏表演艺术展开深入研讨,为戏曲现代戏创作与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陈智林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花奖得主,陈智林从艺四十余载,在现代戏领域成就卓著—— 《巴山秀才》里迂而不腐的“孟登科”、《易胆大》里侠骨柔肠的“名优”、《草鞋县令》 中为民请命的“纪大奎”、《尘埃落定》中展现人性幽微的“麦其土司”、《峨眉山月》中诗意盎然的“李白”、《梦回东坡》中旷洒脱的“苏轼”、《大千世界》里的“张大千”等,深受观众好评。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高度肯定了陈智林的艺术造诣,点赞他既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执着打磨技艺,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力。同时又勇于创新,将川剧传统韵味与现代精神深度融合,《尘埃落定》《巴山秀才》《草鞋县令》《梦回东坡》等佳作,让古老川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现场,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向陈智林颁发了“中国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突出贡献奖”,以表彰他在行业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研讨会演唱

“舞台是神圣的,它不允许半点虚假!”在陈智林看来,“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剧本上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魂有魄的生命。要演好这些角色,就必须深入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和精神世界,找到他们的基因和特色。”他曾在50天内减重26斤,只为贴近《巴山秀才》中那个“瘦而高、迂而酸”的秀才形象,也曾反复打磨台词,一字一珠,力求声情并茂,让越王勾践的悲壮与坚韧穿透时空。不管是小生、花脸、武生,还是短打武生、正生,舞台于陈智林而言,“不是表演的场所,而是与角色‘情感交换’的场所。”

“演而优则师”,2014年,陈智林从舞台转向讲台,担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建立“大师引领、创演融通、演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此后学院川剧专业一改仅有13名学生的困境,川剧新生代不断涌现。“没有接班人,再美的戏也会断代。艺术学生没有舞台实践,就像医生没有临床经验一样, 学生只有通过更多的舞台互动、实践锻炼,才能更好地理解戏曲艺术的表演特征。”

在《草鞋县令》《梦回东坡》共计百余次全国巡演中,陈智林带领川剧师生不断在舞台实践磨合中挖掘舞台角色的深度,先后拿下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传承不仅要‘手把手’,还要‘画龙点睛’。我要做的,是在关键处点拨,让他们举一反三,在一次次 ‘真枪实弹’ 的舞台上磨砺成长,赓续好川剧艺术的接力棒。”

研讨会上,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韩梅点赞:“陈智林先生的艺术生涯是一部以川剧共成长、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奋斗史。从舞台上的精雕细琢到艺术道路上的坚守创新,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将川剧的传统韵味与现代精神完美融合,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直击人心的现代性人物形象,让古老的川剧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的生机。”

除了在舞台上的卓越成就,陈智林在推动川剧振兴、川剧立法、青年川剧人才培养、川剧传播等方面的实践中也备受瞩目。韩梅表示:“作为振兴川剧事业的核心力量,陈智林先生始终以守正创新为己任,不仅深耕自身艺术造诣,更全力推动川剧的传承发展。从培育青年人才到拓展演出市场,从探索传统剧目的现代表达,到打造具有时代意义的原创作品,他用责任与担当为川剧艺术的薪火相传搭建了坚实的桥梁,让这门国家级非遗在巴蜀大地生生不息。”


大合影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创始人、理事长余开源则回顾了自己与陈智林数十年的相识、相知、相交历程,感慨二人共同经历川剧的“艰难岁月与壮丽华美”,无论是“穿过田间地头”的基层演出,还是“闪亮于国际舞台”的高光时刻,“无论遭遇什么悲喜沉浮、潮起潮落,我们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坚定信念,想常人不敢想的事儿,干常人不愿意干的事儿,办常人办不了的事儿,为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奔走呼号,为民族文化弘扬摇旗呐喊。”

当天,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中国剧协副主席、“二度梅”获得者柳萍,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知名川剧理论家杜建华、四川省戏剧家协会顾问刘宁等也各抒己见,分享了对陈智林现代戏表演艺术的认可与肯定。

杜建华用“真、准、稳、随”四个关键字来形容陈智林现代戏表演艺术特点——“真”在行动与情感上,让观众感受到真实可信;“准”是表演的角色准确、贴切;“稳”来形容其对舞台节奏的掌控;“随”强调了“熟”与“精”在舞台上表现过程中的递进关系。“作为一个戏曲演员,陈智林具备了‘声色艺’的全部条件。除了自己登台表演之外,在推动四川省戏剧创作发展、策划戏剧题材方面,他引领川剧艺术不断与时俱进、传承创新,落实经典剧目的传承和新编剧目的创作,推动川剧贴近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生活、塑造川人川事、刻画名人英模等,对川剧舞台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据四川省川剧院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