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11月,时值上海宝龙美术馆开馆八周年,馆方一连推出6个系列展览,打开全球艺术视野,为申城观众呈上一场场精彩的艺术佳宴,也呼应上海一年一度的艺术高光时刻——即将到来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11月6日启幕并推出免费展览定时导览的“观看的变革:宝龙美术馆八周年现代艺术特展”。
中国20世纪百年艺程,可以看作一部“观看”的历史。因而这个聚焦中国现代艺术史中56位先驱艺术家的展览,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巡礼,更是一次对中国现代视觉历史的回溯。

先驱者带回来的,不仅是画箱、颜料与全新的技法,更是一种根本性的“观看之道”。刘海粟的豪放、颜文樑的精微、林风眠的诗境、吴大羽的抽象、关良的拙趣等等,这些如今熠熠生辉的名字,在当时共同扮演了“盗火者”与“播种人”的角色。他们以画笔为媒,掀起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视觉变革。
展览通过“沧海归来:留洋先驱与现代艺术社团”“玉台新彩:民国女画家群像”“写韵东方:油画的本土转化”“梦回孤山:从杭州到世界的岁月”四段故事,从多维的“观看”视角,勾勒他们如何如饥似渴汲取西方艺术养分,又如何各自做出选择完成创造性转化,试图探讨一个永恒的艺术命题:传统如何淬炼为经典?经典又如何启迪当代?而当代的我们,应如何回望传统?

已经亮相的“仰之弥高:宝龙美术馆八周年当代艺术群展”,串联起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出生的20位当代艺术家,他们风格各异,却同样闪耀。而展览展出的不同时代之下的作品,亦是艺术家个人脉络和创作演进的直接观照。

11月8日将同时对外开放两个展览,分别是“无意的瞬间——鲁丹作品展”和“纸上:绘画介质的温度与纵横”。
“无意的瞬间”展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第七届油画学术系列展之一。鲁丹喜欢画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从真实可感的“生活切片”中汲取灵感,再通过油画的艺术形式进行转化,最终在画作中呈现出来的是经过个人情绪处理和技法加持的精彩瞬间。他的作品提醒着人们生活中这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和瞬间,使流动的瞬间与记忆凝固于画布之上。
“纸上”展将纸本视为一个战场——在这里,线条不再是轮廓,而是时间的断层;留白不再是虚空,而是物质的喘息,是沉默的载体。纸并非一个被动等待被艺术家书写、绘画或塑造的空白容器,而是让观众看到它拥有的强烈“物性”,如纤维的肌理、吸墨的特性、厚度、色泽、气味、空白等,也看到笔触的流动与媒介的深度。

11月14日将与观众见面的“塞西莉亚• 德尼斯科:一瞥”,是意大利艺术家塞西莉亚• 德尼斯科的个展。展览汇聚绘画与素描作品,探讨人、自然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11月16日启幕的展览“米歇尔・布雷德:河流”,是美国艺术家米歇尔·布雷德的个展。“流动”的理念构成了这个展览的核心理念,也贯穿这位艺术家全部的创作实践:一种融合了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个人神话的加州式风格,通过细腻而灵动的笔触得以呈现。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