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下馆子去外面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奢侈隆重的事情,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下馆子吃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下馆子吃饭就成为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之间,大家都舍得去下馆子吃饭。
但是如今很多人却不愿意下馆子吃饭,宁愿在家自己做饭,社交媒体上,“月薪过万吃不起快餐”,“年轻人报复性自己做饭”等话题频繁刷屏。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里,虽然餐馆很多,但是大部分生意都比较冷清,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下馆子了呢?老顾客道出4大真相,第3条太痛心了。
第一、预制菜横行,锅气成了奢侈品。
一位老顾客直言吐槽道:“现在的餐馆我是真不愿意去了,钱花得憋屈,吃得闹心,推开门就是料理包的味道,厨师连勺都不用颠了。”
根据数据统计,如今,80%以上的连锁餐厅依赖预制菜,甚至一些标榜“现炒”的餐馆,后厨都堆满冷冻料理包。
比如常见的酸菜鱼是预制调料包,红烧肉是真空加热,连炒青菜都能用半成品酱汁勾兑,食客花着现炒的钱,吃的却是流水线复热的“半年以上食物”。
开餐馆的店家透露:“用预制菜,成本省一半,上菜快3倍,如今谁还雇大厨?”可对消费者而言,失去的不仅是锅气,更是对餐饮业的信任。

第二、食材降级,科技调味成主流。
一位特别喜欢吃火锅的顾客吐槽道:“如今的火锅,不管是肉类还是丸子,全是科技与狠活,吃完狂喝水,齁得嗓子疼。”
许多餐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悄悄降低食材品质,能用冷冻食材绝不用新鲜食材,能用人工合成肉,绝不用原切肉,就连辣椒油都掺香精。
一位川菜老师傅痛心:“过去炒回锅肉要熬豆瓣酱,现在直接倒预制酱料,吃不出肉香,全是添加剂的味道。”消费者花高价,却吃不到真材实料了。
第三、餐馆消费越来越贵。
湖南一位顾客吐槽道:“如今在长沙,一盘最普通的辣椒炒肉要69元,肉片薄得能透光,以前不到39,这涨的太厉害了。”
如今一线城市,普通餐馆人均轻松破百,如果是商场里的餐馆,动辄两三百,可端上桌的可能是冷冻虾仁、合成牛排,甚至“素菜荤价”。
以前在深圳吃个酸菜鱼,不仅分量大,而且价格实惠,不到59就可以吃到,如今最少也要120以上,而且分量少的可怜,鱼片都没几块。
第四、收入预期下降,回家做饭更香
如今的年轻人更懂生活:“与其花两三百下馆子吃预制菜,倒不如自己买菜,100块钱够吃三四天,不仅更实惠,还更健康卫生。”
随着经济环境变化,消费者开始捂紧钱包,更加理性的消费,能不去外面吃就不去外面吃,能带饭上班就不点外卖。
当大家都开始回归理性,开始自己动手做饭时,餐饮人或许真该听听食客的心声:“不是吃不起,而是不想为敷衍买单。”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