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广药大百草园升级揭幕,藏药文化与产教融合共绘新篇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7 13:17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11月6日,深秋的广州草木葱茏,广东药科大学“百草园”与“藏药文化园”升级改造完成揭牌仪式圆满举行。这场兼具文化传承与产教融合意义的活动,不仅为岭南大地增添了一处中医药文化新地标,更通过西藏奇正藏药等企业的深度参与,搭建起雪域高原藏医药与岭南中医药交流的桥梁,成为学校“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磅亮点。 

百草园焕新升级,架起跨地域医药文化桥梁 

升级后的百草园,在奇正藏药的鼎力支持下实现了功能与内涵的双重提升。广东药科大学翟理祥校长在揭幕致辞中介绍,园区不仅优化了药用植物布局,涵盖多种珍稀药材展示,更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兼具教学实习、科研科普、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这里既是师生实践教学的课堂,也是对外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更成为校园文化打卡地。”翟理祥校长表示,学校29000名师生对社会各界的支持深表感谢,而藏药文化园的融入,让百草园成为连接岭南沃土与雪域高原的文化纽带。 

林芝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广东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医疗组组长苏文进对园区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他提到,近年来广东与林芝持续推动“藏医进南粤、中医进雪域”,在林芝藏医院设立中医藏医科研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开设藏医特色疗法,此次百草园启用为两地医药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平台,有望成为中医藏医交往交流的新标杆。 

 藏药3800年的智慧焕发新生,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活动现场,西藏自治区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边巴次仁带大家走进藏医药的千年世界。他介绍,藏医药历经3800多年发展,诞生于青藏高原的独特环境中,公元前1800年就已形成“有毒就有药”“寒热对治”等早期理论,藏医学创始人宇妥·元丹贡布所著《四部医典》更成为传世经典。藏医药有着完备的学科体系,其四柱治疗法则、寒热区别、身心同治等原则,彰显了古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健康智慧。

边巴次仁强调,现代社会更需要用通俗语言解读这份传统智慧,让古老医药焕发新生。经过数十年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藏医药已成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自1977年《中国药典》首次收载藏药品种以来,藏药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据统计,目前,全国己有藏药生产企业40多家:藏药国药准字号294个品种,1个品种列为国家保密处方,2个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45个品种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4年,五省藏区藏药年产值达到50亿多元,其中西藏藏药年产值达25亿多元(年纳税突破3亿元)。 在短短的40多年,实现了从小到初具产业化发展规模的产业体系,藏医药健康产业成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和重要资源!涌现了“奇正藏药”、“甘露藏药”、“金河藏药”等有品牌影响力的藏药企业。其中消痛贴膏、白脉软膏、青鹏软膏、诺迪康胶囊、安儿宁颗粒等藏药品种的单品年销量突破亿元大关,成为藏药代表性产品。

企业家进校园传经送宝,为学子点亮职业明灯

作为“企业家进校园”的核心环节,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夏海建与百余名本硕学子展开深度对话,结合行业趋势与个人经验分享职业成长建议。夏海建指出,人口老龄化与运动经济崛起为医药行业带来新机遇。预计2034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21%,银发经济潜力巨大;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5万亿元,2035年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些都为学子提供了明确的就业方向指引。 

他强调,数字时代下,医药行业信息透明化加速,未来94%以上的医药决策将由患者参与或主导,AI技术的应用更是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关键。针对学子成长,他提出四点建议:做好人生规划,培养沟通社交能力,提升直面困难的韧性,保持“忙时有序、闲时有趣”的生活态度,勇敢尝试各类可能。 

此次活动以百草园揭幕为契机,既实现了藏医药文化的跨界传播,也通过产教融合为传统医药创新发展注入动力。而年轻一代的加入,更将让这份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文、图| 记者 张华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