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观察 | 超越“季节性狂欢”,汕头的文旅凭什么“热”得久?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7 10:06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这个冬天,汕头文旅将迎来又一个“暖冬”。11月5日,汕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域启动“粤享暖冬·至汕好礼”消费季活动,计划通过“4+5+5”暖冬优惠矩阵(即围绕四大季节节点、推出五大品牌活动、发放五大惠民礼包),持续搅热冬日经济,焕发鮀城经济新活力。

但若只把目光停留在一场“冬季限定”的消费活动,那未免太小看这座“百载商埠”的文旅雄心了——从今年前三季度稳健增长的文旅数据,到“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中对文旅功能的明确定位,再到近日获评全省“优秀招商地市”的实力认证,汕头文旅正悄然实现从“网红流量”到“长红引擎”的质变。

数据说话:人来了、消费活了、内需动了

据汕头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汕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暑期游客量突破1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2亿元,增长11.8%;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更是大幅增长20.3%,旅客周转量增长8.1%。

这些数据印证了一个积极趋势:如今到汕头的游客,已从“路过”变为“停留”,从“打卡”变为“体验”。有人流、有消费、有内需,经济才能活起来。这一转变的背后则汕头住宿、交通、餐饮等全链条服务的整体提升,也是汕头文旅产业从“季节性狂欢”迈向“持续性繁荣”的关键。

汕头文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英歌舞、潮剧、牛肉火锅、红桃粿这些极具“潮味”的元素,已不再是孤立的民俗展示,而是被巧妙融合进旅游体验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汕头在文旅产品的设计上也展现出更加系统化的运营思维。

以此次暖冬消费季活动为例,汕头就围绕“迎全运、迎峰会、寒假游、过大年”四大节点,将赛事、侨乡、非遗、海洋等元素打包成“内容组合拳”,以“潮味、潮艺、潮情”为卖点精准对接多元市场需求:全运会冲浪赛事落地南澳,带动“海洋运动+观光”新玩法;“寒假非遗课堂”开进景区,英歌舞、潮绣都能亲手试一下;“过大年”板块更把光影秀、演唱会、庙会融为一体,吸引年轻人也留住家庭客。

“我们将从‘可感受的体验、可带走的特产、可享用的实惠、可感知的温度’多个维度,形成‘赛事+、非遗+、美食+、民俗+、演艺+’等复合型文旅消费新格局,将来汕客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汕头市文广旅体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汕头将聚焦“创新产品、丰富供给、体验升级”,做到“月月有主题、区区有亮点、行行有联动”,让到汕游客“有得玩、有得学、有得晒”。

产业联动:不只“看风景”,更要“促产业”

汕头文旅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则是它与传统制造业、会展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联动让文旅不再只是“看风景”,而是成为带动产业、拉动贸易的纽带。

“我们现在接待的商务考察团,很多人是白天看产业、晚上游小公园,走的时候还会带上潮汕特色手信。”一位商务接待公司负责人说,这种商务旅游与产业考察的结合,拓宽了文旅的边界。

确实如此,今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汕头快递业务量突破31.21亿件,增长8.2%,展现出电商与玩具创意、纺织服装等本土产业的强劲联动。数字背后,不乏到汕游客的身影——越来越多游客在逛美食街区、玩具创意园、服装批发市场后,现场扫码下单、直接快递回家。

在日前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汕头入选全省优秀招商地市,这是对汕头经济活力、产业竞争力与政策创新力的综合认可。数据显示,近年来,服博会、玩博会、康博会等品牌展会的接连举办,小公园“番客街”首批十大项目启动推进,京东电器、1688、SHEIN等平台纷纷落户,直接带动商贸文旅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

而在“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中,汕头明确提出“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路径,支持服博会、玩博会等品牌展会升级,打造“潮汕海洋文明展示交流窗口”,推动南澳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建设小公园“番客街”等文化地标,发展“海洋+体育”“海洋+低空”等新业态,这些都明确指向了“农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

可以说,在招商赋能、规划引领下,汕头文旅正在成为联动制造、商贸、科技的“枢纽产业”。这也释放出汕头“以贸促游、以游兴商”的思路——汕头文旅产业要的不只是短期刺激消费,而是更注重“长期吸金”产业生态的布局。

消费季的热闹终会过去,但汕头文旅的进阶之路才刚刚启程。随着“十五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当汕头文旅真正从“季节性狂欢”迈向“全年性繁荣”时,它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竞争力的硬支撑。从这个角度看,汕头的暖冬礼包,送的不仅是消费优惠,更是一张通向“高质量发展”的请柬。

文、图|记者 赵映光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