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水苕粉烫出新花样,到边城洪安开满火锅店!渝东南用“火锅+”煮沸一条“热辣”产业链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7 05:44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11月5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两江广场人声鼎沸、香飘四溢。武陵山·火锅美食文化活动在此启幕,武陵山区10余个区县带来百余种特色火锅食材参展,从非遗底料到茶油油碟,从晶丝苕粉到新鲜毛肚,一幅火锅产业的立体画卷徐徐展开。这场为期两天的盛会,不仅是武陵山区火锅产业活力的集中亮相,更是渝东南地区以“火锅+”促进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彭水:“热辣滚烫”中翻腾起红薯“大产业”

“彭水的晶丝苕粉口感独特、品质上乘,引入到我们店里肯定会受到消费者青睐。”在武陵山·火锅美食文化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火锅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在品尝彭水晶丝苕粉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田镇,村民正在晾晒晶丝苕粉。特约摄影 赵勇

从苗乡人民的餐桌必备到火锅食客的解馋佳品,彭水晶丝苕粉在一次次“热辣滚烫”的翻腾中,玩出了“新花样”。

“武陵山上种红薯,乌江河畔打粉条。”一句彭水老话,道出了当地人民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上古时期,苗乡人就将蕨类植物块根加工为淀粉长久保存,称为“都粑粉”。至清朝乾隆年间,当地人民更以红薯为原料,通过传统非遗工艺制作苕粉。

清洗、粉碎、滤渣、沉淀、去油粉、浪粉、晾晒、切丝……彭水人精心制作的苕粉,观之晶莹透亮,食之细滑如丝,故得名“晶丝”,彭水人民更自豪地称其为“苕粉中的贵族”。近年来,彭水将红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发展,彭水晶丝苕粉自然成为当地拳头产品。目前,彭水全县年加工鲜薯16.8万吨,生产红薯淀粉3万吨,2024年红薯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8亿元。

▲彭水工业园区重庆苗薯农业有限公司的苕粉生产加工流程。记者 李雨恒 摄

乌江水淌过千年时光,苗乡炊烟升腾起红薯醇香。当非遗工艺的柔韧与火锅沸腾的热烈交织,一条条晶丝苕粉正串联起彭水高质量发展与红薯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的梦想。

黔江:全力打造鲜菜火锅食材产业园

夜幕降临,当武陵山·火锅美食文化活动现场千人同烫火锅时,黔江城区各大火锅店也开始热闹起来,服务员熟练地穿梭在厨房和餐桌间,忙中有序地上餐。

脆嫩的毛肚、鲜滑的黄牛肉、诱人的黑猪肉卷……10余款“鲜”而易见的火锅食材占据每一桌的“C位”,配以地牯牛、豆腐干、豆腐泡、米豆腐等鲜出屏幕的黔江地道美食,沸腾的火锅飘来阵阵鲜香麻辣,令人食指大动、“鲜”吃为敬。

在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中,黔江基于优质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一产资源优势,瞄准鲜菜火锅食材细分赛道为突破口,正在全力探索打造“鲜菜火锅食材产业园”,旨在蹚出一条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化路子。

黔江围绕创新发展加快延链补链,先后引进肉制品火锅食材加工、淡水鱼糜制品加工、多品类火锅底料生产加工、素食火锅食材生产加工、央厨净菜火锅食材加工等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鲜菜火锅食材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黔江还将重点围绕鲜菜火锅食材产业,发展高端火锅食材加工、肉制品深加工、火锅伴侣、火锅调味料等细分领域,不断擦亮重庆黔江鲜菜火锅食材之乡新名片,力争到2027年,以鲜菜火锅食材为重点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石柱:“火锅+”助力“小辣椒”身价“更上一层楼”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小天鹅百福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在操作台前忙碌,自动化炒料机器不停运转,“石柱红”辣椒伴着香料在油锅中翻滚,释放出诱人的麻辣香气。

石柱因其独特的立体气候和肥沃土壤,孕育出了享誉全国的“石柱红”辣椒。因为色泽鲜艳、油分重、香气浓,“石柱红”辣椒也备受众多川渝火锅底料加工企业青睐。

▲石柱辣椒加工厂正在烘干辣椒。(资料图片

近年来,石柱将辣椒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推进产业全面升级。目前,石柱全县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覆盖全县75%的乡镇,年产鲜辣椒超8万吨,综合产值7亿元。

优质又稳定的辣椒产出也为石柱吸引来小天鹅百福食品公司等30余家辣椒加工企业,推出高端红油、火锅底料等精深加工产品200余个,助力“小辣椒”身价“更上一层楼”。

“我们公司2007年落户石柱县龙沙镇,生产的麻辣调料和火锅底料,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远销欧美。”重庆小天鹅百福食品公司副总经理谭在明介绍,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预计四季度的销售额能达到2000万元。

秀山:“边城”洪安3年开了48家重庆火锅店

11月5日傍晚,夕阳西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沸腾起来:从“拉拉渡”渡口到小镇老街,从清水江大桥桥头到古镇景区,古色古香的火锅店招牌沿街排开,游客围坐桌前,在“鸡鸣三省”之地品尝地道重庆火锅。

▲外地游客品尝洪安的重庆火锅。记者 罗芸 摄

近3年来,位于重庆、湖南、贵州交界处的“边城”洪安,开了48家重庆火锅店,平均每天接待食客超过5000人次,成为重庆除中心城区和区县城以外,开设火锅店最多的乡镇。在麻辣鲜香的重庆火锅加持下,今年上半年,洪安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2.3%。

▲洪安古镇。通讯员 胡程 摄

火锅生意火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洪安镇上新增了两家冷链仓库,为火锅店配送海产等冻品;推出了3条“火锅+边城游”的精品路线,吸引游客赏美景、品美食;带动洪安及周边乡镇种植蔬菜、养殖鸡鸭牛羊,不少居民选择就地务工。

洪安还启动了“洪安火锅认证计划”,对48家火锅店实行“统一底料标准、统一特色食材溯源、统一厨师上岗技能”,让游客吃得放心;提升区域协作维度,联合周边口味相近的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申报“中国麻辣走廊”文旅IP,为“一脚踏三省(市)”区域注入新的美食IP;持续举办洪安火锅文化节,吸引更多上下游主体进入,鼓励推出本地特色菜品,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和实惠。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