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海风景区蹚出增收致富新“稻路”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7 04:16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

  金秋时节,在阳宗海风景区汤池街道后所社区前卫营小组的150亩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收割机穿梭其间,一派“机器轰鸣、人勤稻丰”的丰收景象。当地以党组织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水稻种植全链条深度融合,不仅破解传统种植的痛点难点,更让“粮袋子”稳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 

  为激活土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后所社区党委推行“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整合前卫营前、后塘子及李子石桥区域的零散土地,推进规模化水稻种植,统一选用声农4号、云粳37号优质谷种,从源头上破解传统种植“谁来种、种在哪、怎样种”的难题。

  为确保产业落地见效,该社区组建由社区党委副书记牵头的专业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同时选优配强“田间带头人”,将懂种植、会管理的党员与“田秀才”推到一线,设立“党员责任田”,从育种到收割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户跟着党员干、照着标准种。在种植筹备阶段,社区同步推进“硬件”与“软件”升级:调用村内设备完成土地整理,组建采购小组筛选优质谷种,对接农业部门引入技术,率先引入无人机植保,让科技种植成为常态。在资金保障上,通过向上级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小组自筹、引入企业投资等多元渠道筹集资金,由社区监委全程监管,确保每笔资金用在“刀刃”上。

  社区依托云岭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专属商标,对接专业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标准化加工,推出“前卫营生态米”特色产品。销售端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推广,线下对接商超、农贸市场及企事业单位团购,同时鼓励游客田间直购,让“生态米”走上城市餐桌。从土地整理到产品销售,全链条提供机械操作、田间管理、包装分拣、产品销售等就业岗位,累计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8000元。

  “今年,水稻种植得益于优质品种与科学的田间管理,预计亩产600公斤左右,150亩稻田总产量有望突破9万公斤。”前卫营村小组长杨政欣说。水稻种植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重成效:通过规模化种植与全链条运营,不仅让村民通过务工、土地流转获得稳定收入,更让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为后续产业发展积累了资金;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的参与,强化了社区凝聚力,村民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提升了技能、转变了观念,“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氛围愈发浓厚;项目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既保障了稻米品质,也守护了田间生态,实现“丰产”与“生态”双赢。 

  未来,该社区将以前卫营水稻种植项目为样板,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探索“稻田+旅游”轮作模式,在水稻生长季推出“稻田观光、农耕体验”等活动,收割后利用田间地块种植油菜、荞麦等景观作物,打造“春有花、夏有绿、秋有稻、冬有景”的田园综合体。     记者王琳报道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