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6日报道: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时至骨自换——苏小松艺术特展》将于11月7日至16日在上海程十发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知名策展人张立行策划,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将集中展出苏小松近年创作的近80件艺术精品,涵盖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多个门类,全面呈现其深植宋元绘画正脉、兼具当代生命力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成就。
承古开新:展现海派绘画的当代探索
据策展人张立行介绍,此次展览超越了一般个展的意义,是一次对宋元绘画正脉的深度寻根与展示。展览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在程十发美术馆推出,体现了主流艺术机构对传承与弘扬中国经典绘画文脉的高度重视。

图片说明:山中观瀑图 纸本设色 138×66cm 2021年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以艺术大家陈佩秋先生为代表,包括萧海春、徐建融、朱敏、苏小松等在内的艺术家群体,致力于回归宋元绘画正脉的创作实践。陈佩秋先生晚年大力倡导回归宋元正脉,认为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必须从传统精华中汲取养分。在这一艺术主张的践行者中,苏小松被业界视为成果尤为突出的代表。
苏小松的艺术道路是一条沉潜传统而后自出机杼的修行之路。他早年随海上名师蕉雨研习虚谷画风,1986年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接受系统教育。毕业后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艺苑掇英》杂志策划编辑,期间得以亲见大量古代经典原作,深化了对中国绘画精髓的理解。

图片说明:夏日山深图 纸本水墨 137×38cm 2015年
深厚的传统积淀使得苏小松的作品既能"精细入微",又具"意蕴悠远"的特质。他的画作既传承了宋元风骨中的严谨法度与崇高气象,又巧妙融入了当代审美趣味,在典雅清新的格调中透露出空灵悠远的文人意蕴。
精品力作:三大巨构领衔展出
本次展览中,山水画作品数量最为可观,其中三幅巨构尤为引人注目:
《移居图》(2米×5.5米)以宋画之深远构图,运用"异时同图"的叙事手法,将不同时间点的迁徙情节融于同一画面;
《寒山金阙》(2米×5.5米)采用罕见的宋式屏风形制,"计白当黑",以留白表现冰雪,墨色渲染寒林,营造出静寂中蕴含生机的意境;
《翠峰迎辉》(1.6米×3.2米)是向宋画敷色技巧的致敬之作,以金色层层渲染山峰,在精工细丽中体现沉稳内敛的高贵气质。
在人物画方面,《待涨图》采用"截取式"构图,生动捕捉船民等待涨潮时的微妙神情;而《摹钱选洪崖仙踪图》则以其对宋末元初大家钱选的深刻理解,重现了这幅失传代表作中的隐逸情怀。
对于展览主题"时至骨自换",苏小松表示,艺术探索如同摸象,需窥其全貌方能明了真谛。他强调,严谨整饬的北宗绘画与逸笔草草的南宗文人画,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完整架构。
"艺海无涯,愈进愈险,然每见奇峰突兀,辄忘鬓发之皤然矣。"苏小松这番感慨,道出了其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