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祝贺大埃及博物馆开馆。贺信中提及,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成功举办,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在萨卡拉金字塔下共同探索神秘的古埃及文明。
上海博物馆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这既是对上博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博物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使命担当的深刻指引,令人倍感振奋、备受启迪,未来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情怀、担当文化使命,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上博古埃及大展 赖鑫琳 摄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启动最早、范围最广、合作最深的博物馆之一,上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承担构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传播文明成果的使命,以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核心功能为载体,日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2024年正值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和“中埃伙伴年”,馆方携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打造“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并以展为媒深化中埃考古合作,这不仅是中埃人文交流的生动写照,也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有益探索,更是为上海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注入了坚实的“上博力量”。

观众在参观埃及展 赖鑫琳 摄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展览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博事业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及市文化旅游局在文化发展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上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建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全力谋划好上博“十五五规划”和“大博物馆计划2.0”,深度挖掘文物的精神品格与时代价值,全面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与阐释,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教育模式,打造普惠性文化产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新作为,在融入城市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树立新标杆。

观众在购买古埃及展文创 赖鑫琳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这正是上海博物馆近年来实施“大博物馆计划”的核心追求之一。2022年,上博以建馆70周年、东馆建设为重要契机,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导下,精心谋划推出“大博物馆计划”,确立了以“建设大场馆、引领大科创、配置大资源、打造大品牌”为核心的战略体系。如今,主体目标已基本实现,并在文旅融合典范、人民城市标识、文明互鉴大使等三项中期目标上提前达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动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上博“十五五规划”和“大博物馆计划2.0”为抓手,锚定“全球艺术的顶级殿堂、国际文博的学术高地、文旅融合的卓越典范、人民城市的重要标识、文明互鉴的形象大使”五大愿景,全面提升场馆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
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未来上博将全面完成“3+X”场馆布局,在条件成熟时,推进南馆与西馆建设,完善“5+X”场馆体系,预计年观众接待总量将超千万人次;并拓展“X”端,在海内外重点城市探索设立“上博分馆”或合作展厅。同时深耕“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等文博大展系列品牌,打造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重磅展览,并积极展示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宽“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理念”的表达渠道。

观众在参观埃及展 赖鑫琳 摄
上博还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理念,聚焦全人群需求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以美育普及为重点,提供系列专业化、人性化、便捷化、特色化服务,让文博资源触达更广泛人群;并持续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创新打造综合文化体验模式,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上博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文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海内外展览交流、人才培养、科技保护、考古研究等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其中,以明年中埃建交70周年为重要契机,重点推进上博在埃及吉萨省拉希纳村(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塞赫迈特神庙的考古发掘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与利用的全链条长效合作体系,以实践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
“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铭记使命,牢记嘱托,当好文明互鉴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我们期待与更多国家开展考古研究与展览交流、文物保护等人文合作,持续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让文明的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褚晓波说。
原标题:《以明年中埃建交70周年为契机,推进上海博物馆在塞赫迈特神庙的考古发掘工作》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钟菡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