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发展飞速。即使到了2025年,所有可用的设备中,手机依然是最受欢迎的。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已经成为竞争最激烈的产品之一,而少有机型能像iPhone那样产生深远影响。
在史蒂夫·乔布斯的亲自领衔下,iPhone不仅改变了苹果的命运,也彻底改写了整个手机行业的走向。它将前所未有的硬件与软件大规模落地,搭配iOS操作系统推出了诸多开创性功能。iPhone与iOS一直是苹果的核心产品,最新的iOS 17系列更是不断加入新特性,保持行业领先。要想达到今天的成就,iPhone在可及性、隐私保护以及整体易用性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演进。下面我们来细数它五次颠覆行业的里程碑,让其他竞争者只能望尘莫及。

如今,随时可用的AI助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市面上有大量工具可以回答各种宽泛或细致的问题。ChatGPT为大众市场树立了新标杆,尤其是其免费基础版广受欢迎。但在14年前,苹果推出了一项让竞争对手急于模仿的技术。
这项技术正是Siri。2011年,苹果将其内置于iOS 5,随iPhone 4S同时发布。当时市面上还没有类似的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并非从零自行研发,而是以约2亿美元收购了Siri Inc.。Siri最初由SRI International开发,2010年曾在包括Android在内的其他操作系统上提供。被硅谷巨头收购后,苹果在AI领域抢得先机。
Siri已能够通过独立应用发送短信、设提醒等,但与iPhone的深度整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直观体验。随后几年,苹果将Siri推向iPad(2012年),并通过SiriKit让开发者在自家App中调用该技术。

在2025年,触控屏已是技术标配,各大厂商都在最新机型上争抢屏占比的每一毫米。但回想2007年,乔布斯在一次划时代的演讲中彻底改变了人们与手机的交互方式。
当时的手机体积庞大,几乎都配备实体数字键盘。苹果决定彻底颠覆这一格局,让设备前所未有地简洁。正如收购Siri的方式一样,苹果在2005年收购了FingerWorks,这笔交易为苹果赢得了多点触控技术的全部专利。凭借这些专利,苹果打造出了首款配备3.5英寸触摸屏的iPhone。如今,虚拟键盘、捏合缩放已是常态,这全归功于第一代iPhone。随后每一次iOS更新和新机型发布,均在多点触控上持续精进,最新的液态玻璃设计更是让iPhone屏幕呈现出近似3D的视觉效果。

首代iPhone只预装了几款基础应用——信息、日历、相机等,用以展示产品的前瞻性。那时用户无法像今天这样随意下载第三方软件。直到第二代iPhone(3G)面世,乔布斯才接受了开放第三方应用的想法,开启了App Store革命。
App Store为开发者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增长速度前所未有。最初上线时只有约500款应用,2009年已突破35 000款。次年,下载量冲破30亿次。竞争对手随即效仿——谷歌推出Android Market(后更名为Google Play),但用了数年才赶上苹果的生态规模。

苹果在iPhone安全性方面的首次重大突破是Touch ID。它于2015年随iPhone 5S推出,提供指纹解锁和支付功能,标志着苹果对用户隐私的强力推进。随后iPhone X再次树立标杆,推出Face ID。
苹果称Face ID为iPhone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更新之一,这并非空话。该技术依托TrueDepth摄像头,通过30 000颗红外点映射用户面部,实现高精度识别。iPhone X取消了Home键,首次采用全屏OLED显示,实现了“从角到角”的视觉冲击。
凭借Face ID所使用的核心技术专利,其他厂商很难匹配其安全性与准确度。前苹果高管Phil Schiller甚至直言,市面上的替代方案“全都很差”。

虽然苹果在多项创新上首次进入某个领域,但FaceTime并非完全的“首创”。Skype等视频通话软件早已存在,但在iPhone上并未像在Mac那样实现流畅通话。其他厂商也曾尝试提供无缝视频通话体验,但苹果在2010年随iPhone 4的发布,率先将其深度集成进iOS。
FaceTime并非需要额外下载安装的第三方应用,而是iOS生态系统的原生功能,保证了通话过程的顺畅,这让苹果在视频通话领域再度领先。谷歌六年后推出Duo,却仍是外部应用,未能像FaceTime那样与系统深度融合。最初FaceTime只能在Wi‑Fi环境下使用,如今只要有移动数据即可通话。如此易用的原生视频通话功能,使得Apple再次为大众设定了行业新标杆。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