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母子》吹响艺术节“最忙首演周”号角,13部中外精品让观众忙不过来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3 22:37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已有85年历史,创作出一部部彰显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打出一张张响亮的晋城文化名片。”11月3日,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爱我中华·系列演出”重要剧目,上党梆子《大汉母子》举行媒体发布会,领衔主演,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大满贯”得主陈素琴感慨,“这是上海著名编剧李莉老师又一呕心沥血的历史剧力作,历经20年沉淀终于完成剧本。”


《大汉母子》

以《大汉母子》媒体发布会为标志,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最忙首演周”。11月4日开始,6天13部首演作品,汇聚海内外名家名团、精品佳作。为了“首演剧目”和“唯一一站”,不少外地观众和海外观众专程奔赴上海,开启“看艺术+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消费体验。

本土经典作品升级再出发

《大汉母子》聚焦吕后与刘盈、戚妃与如意两对“母子”的情感纠葛,深入探讨人性异化、心灵成长与诗性张扬的命题。该剧汇聚编剧李莉、导演张曼君、作曲李秀荣与首席琴师姬永红,通过梦境穿插、明暗交织的叙事线索,呈现大汉王朝建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残酷与文明自新的阵痛。


陈素琴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


陈素琴演绎《大汉母子》片段

陈素琴介绍,作为昆、梆、罗、卷、黄五声腔并存的古老剧种,上党梆子最擅展现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风骨,“《大汉母子》首次恢复使用上党铜器,如上党平锣、上党钗、上党小锣,实现武场音乐的本真回归。”

11月5日至6日,《大汉母子》将登陆美琪大戏院。陈素琴对这部展现“上党梆子第一团”艺术水准的历史剧充满信心,“《大汉母子》一定能在鼓乐铿锵与吟唱流转间,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脉搏。”

“最忙首演周”中,多部传统戏曲作品用不同声腔书写中国故事。11月4日至11月5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攒劲女人》唱响乡村振兴女性自强赞歌;11月8日至9日,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菜肉馄饨》将在兰心大戏院勾勒海派市井风情。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英雄儿女》则改编经典作品,以锡剧艺术讲述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史诗。

艺术节的舞台星光璀璨,本土佳作构筑文化交流与竞技的广阔平台。11月9日,许忠执棒的上海歌剧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歌剧《女人心》半舞台版将迎来中国首演。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许忠解读,“我们用当代审美解构经典,让莫扎特的人性思考跨越语言壁垒,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枢纽,推动东西方艺术对话的一次实践。”

扎根传统文化,映照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最忙首演周”一大亮点。11月7日至9日,舞剧《龟兹》将在上海文化广场全国首演。紧随其后,上海舞台迎来一张厚重的“天津名片”。11月8日至11月9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大饭店》铺展近代中国的风云长卷,深挖津派文化和津门历史,颂扬心怀家国的天津人文精神。

上海主场吸引国际名家纷至沓来

“上海不仅是全球演艺精粹的聚集地,也是国际顶尖艺术团体亚洲首演、中国首秀的首选舞台。这些艺术精品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高品质文化供给,也成为吸引消费的流量入口。”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说。

本届艺术节55台主板演出中,境外项目占比约六成,在沪首演率超九成,“最忙首演周”的出现,正是艺术节持续打造全球演艺资源集聚“新高地”的必然结果。

11月7日至11月9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联合制作的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完成亚洲首演,上海也是中国唯一一站。多位初版舞者回归原角,在舞台上与记录他们青春岁月的影像共舞。这不仅再现皮娜的先锋艺术想象,更完成一场跨越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对话。同样来上海首演且是中国唯一一站的,还有德国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同一个周末,德国标杆性剧院的柏林剧团《三分钱歌剧》将在西岸大剧院完成该剧的亚洲首演。

乐坛名家新秀在“最忙首演周”接力登台。11月4日至11月5日,在指挥大师丹尼尔·加蒂的执棒下,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以纯正德奥之声续写百年交响传奇,还有肖赛冠军刘晓禹加盟。11月6日,钢琴家尼古拉·卢甘斯基将以一场独奏音乐会,引领观众漫步于贝多芬、舒曼、德彪西与瓦格纳的音乐世界。11月8日,2025第十七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得主沈靖韬将带来其获奖后的上海首秀。

观演“逛吃”打造消费新范式

数据显示,本届艺术节大量观众来自外省市,更有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乐迷专程奔赴上海。这不仅是上海文化活力的生动注脚,更成为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去年,皮娜·鲍什版《春之祭》令人惊艳,今年,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交际场:回响1978》也成为“首演周”大热门。凭借亚洲首演且仅此一站的稀缺性,该剧开票后迅速售罄,其中有大批观众来自长三角地区。

在名家名团、首演首秀带动下,“看演出+游上海”模式成为艺术节期间的独特风景。武康路、外滩、豫园、西岸等热门街区客流持续增长:在武康路的转角,有观众偶遇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舞者们城市漫步;在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有外地观众看完演出后直接来选购旗袍。

“观众在艺术节期间观演消费两不误,在汲取艺术养分的同时,有效推动了上海文旅商体展的融合发展,激活了城市消费动能。”李明说,艺术节引领的“演艺+”探索,已成为行业新课题。

原标题:《《大汉母子》吹响艺术节“最忙首演周”号角,13部中外精品让观众忙不过来》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诸葛漪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