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水花生”,在我国水域泛滥成灾,却被一只虫子轻松消灭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1-03 21:22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2009年,湖北洪湖爆发“浮岛”危机,受灾面积3万亩,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人民币。

所谓的浮岛,其实就是“水花生”,这玩意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早已泛滥成灾。

入侵的水花生覆盖中国23个省份(市、区),仅仅江苏一省,水花生泛滥面积高达1200万亩,包括农田、河道、湿地,其中37.5%属于重度危害区域。

看似不起眼的水花生,其实破坏性特别强大,密密麻麻覆盖在水面,会让水中溶解氧含量骤降,鱼虾蟹大量死亡。

此外,水花生还会疯狂掠夺养分,压制周围植物生长,其中包括农作物,所以,水花生泛滥的区域,除了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之外,养殖业、农业损失更是一笔巨款。

水花生的学名叫“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等国,为什么会进入中国?

20世纪中期,我国养殖业蓬勃发展,但饲料匮乏,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引进水花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饲料难题。

从营养角度来看,水花生富含粗蛋白、纤维、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等矿物质,切碎发酵后,适合喂猪喂牛。

关键这玩意非但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力更强,从南美洲到中国,非但没有水土不服,还越长越多。

只要有水,或者稍微湿润一些,单个茎节10天就能长出新植株,一年能收割6~8次,产量轻松破万斤。

河流、池塘、稻田、湿地等都能生长,你甚至都不用照看,家里没饲料了,直接去河里捞,如果不算人工,水花生的饲料成本几乎为0。

打捞上来的水花生,能直接切碎后投喂,也能晒干粉碎后拌入精饲料,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成本低,这样的饲料,对于农户而言,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正当大家沉浸在喜悦中时,突然发现,怎么水花生越长越多?已经远远超出了饲料的需求范围,随之而来的是,鱼虾蟹大量死亡,当地水域多样性降低,甚至粮食都在减产。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从南美引入的水花生,远没有表面这么“人畜无害”,反而是一个隐藏生态破坏者。

人工打捞倒是不难,但效率低不说,今天刚捞完,明天又长出来了,投放化学毒药更不行,伤敌一百,自损一千。

水花生属于无性繁殖,但凡有一个茎段、根茎,都能迅速又长出一片“浮岛”,动物吃掉后未经过彻底消化的茎段,也能继续再生。

以前,水花生泛滥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

现在,水花生逐渐进化出耐寒性和耐寒性,正在向西藏墨脱、陕西等地扩散。

在南美洲有一种昆虫叫“水花生叶甲”,幼虫会钻入水花生的茎秆中汲取养分,使其枯萎死亡,成虫直接啃食叶片。

也就是说,这种昆虫不管幼年期还是成年期,都盯着水花生吃,更让水花生绝望的是,叶甲的繁殖周期、活动季节,都跟它高度重合,这简直就是大自然为水花生量身定制的“天敌”。

专家这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即从南美洲引入“水花生叶甲”,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湖北洪湖通过叶甲治理,三年内水花生覆盖率从35%骤降到0.5%,曾经花2亿元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居然被一只小虫子给完美解决了。

现在的难题是,水花生逐渐向高纬度低温带扩散,而叶甲的耐寒性较差,为了彻底控制水花生泛滥,中国科学家正在通过杂交育种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叶甲的耐寒性,目前已培育出可耐受 - 5℃低温的叶甲品系,在河南郑州的越冬存活率高达30%。

以后的治理方案是,哪边有泛滥的水花生,哪边就投放水花生叶甲,用生物手段治理,能避免污染水域生态。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