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编辑室
新书上架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迤逦声中的江南⸺非遗旅游活化的昆曲探寻》
书号:978-7-5032-7657-6
作者:吴巧凌 著
定价:66.00 元

迤逦声中的江南
图书内容简介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代、“走”进旅游场景,实现 “保护—传承—转化” 的良性循环,始终是文旅学界聚焦的核心课题,也是业界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点。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香港理工大学吴巧凌博士潜心撰写的《迤逦声中的江南⸺非遗旅游活化的昆曲探寻》精准地回应了这一时代课题。
全书凝聚作者几十年深耕行业的实践与观察,以昆曲为切入点,用微观叙事解构宏大命题,为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兼具学术厚度与实践价值的“破局方案”,其最鲜明的特质,在于“以小见大”的研究视角与“知行合一”的实践底色。作者选择以昆曲这一“百戏之祖”为样本,聚焦苏州、南京、上海、香港四地的鲜活案例,让抽象的“活化”概念变得可感、可触。从苏州网师园“夜游园林+昆曲”的早期探索,到拙政园“拙政问雅”的文化赋能;从南京江苏省昆剧院市场化改革的破冰实践,到上海昆剧团的跨界合作观察,再到香港戏曲中心“茶馆剧场”的运营,每个案例都不是孤立的故事,而是串联起“政策—市场—文化”三维关系的关键节点。作者兼具旅游工作者、研究者与昆曲爱好者的三重身份,其数十次实地考察、访谈的一手资料,让案例文字既饱含“身临其境”的细腻观感,又不乏“理论建构”的理性思考⸺这种“田野调查+学术分析”的双重维度,正是本书最具价值的学术贡献。
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是本书的亮点与特点。作者以文史笔法串联案例,让学术分析不再枯燥,这种“历史与当代对话、理论与实践交织”的写法,既让专业读者看到学术深度,也让普通文化爱好者、旅游从业者能轻松读懂昆曲文旅融合的底层逻辑。

迤逦声中的江南
作者简介

吴巧凌,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博士,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者,中组部第22届博士服务团成员。2022—2024年挂职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凤凰县副县长,香港考古学会永久会员、全国特级导游,全国导游大赛专家评委、高级定制旅游行业导师。

迤逦声中的江南
图书序言
作者: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吴巧凌博士的《迤逦声中的江南——非遗旅游活化的昆曲探寻》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专业书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若从哲学、文艺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视角切入,无论是学理层面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还是政策层面的目标、任务及路径,都很容易写成高头讲章式的宏大叙事。作者选择昆曲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作为切入口,通过苏州、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案例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文旅融合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由于作者兼具旅游工作者、专业研究者和昆曲爱好者的多重角色,加上长期往返港苏沪各地,无数次到场考察、访谈和调研,让案例文字既厚重又灵动。有关《拙政问雅》《沧浪游园》和平江路伏羲会馆、昆曲博物馆、昆曲学社、周庄戏台等案例研究,既有身临其境之观感,又有理论建构之理性。这种典型人物、典型场景和典型事件推动理论建设,借文史笔法与微观叙事引发思考的写法,或可视为向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和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的致敬。
吴巧凌博士的这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大众读物。文化和旅游从来都不遥远,几乎人人都能谈几句自己的体会,在互联网催生的自媒体时代,更是让表达少了很多束缚。但理论研究离不开系统的学术训练,专业书籍更需长期的专业积淀。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数年、数十年的探索,写出来的文字是不会有力量的。作者先经五年博士生涯,再历五年反复修改,加上数十载的业界历练而成的著述,能够从中读出清晰的逻辑、完整的论证和流畅的表达。基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作者还为苏州专门设计了“游园·赏剧”的昆曲之旅线路,并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策设计和工作建议,确是言之有物,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需要更多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希望更多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迤逦声中的江南
目录展示




迤逦声中的江南
内文展示(向下滑动)

迤逦声中的江南
扫码购买
官方微店
当当官网
京东官网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