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在微博上提问,他的问题在这个阶段的考研复习中,很有代表性,我把问题和答案分享在这里。
一、
首先,如果你有同样的困惑,请立即捏捏自己的大脸,跪在地上,问问自己:为什么完不成?
其实,计划没完成,可能两个原因:
1. 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专注或效率不高。
这类同学的特征就是白天该学的时候昏昏欲睡,没有效率,或老玩手机,晚上躺下该睡的时候,想到自己白天啥也没学,负罪感和内疚感悠然而上,又陷入焦虑中睡不着。于是,放纵自己刷了会手机,刷手机时暂时忘却了烦恼,刷完了,更焦虑。
这样的你,逼着自己放下手机,或者用软件锁住手机。总之,不断提醒自己:学吧,学就比不学强,多学就比少学强,听课一般都比自学强。
如果不够专注,建议用番茄To do设置25分钟的学习时间单元,坚持学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再进入下一个学习单元;
如果是效率不高,记住调整一下,每天在脑子清醒效率高的时候先学最不想学的科目、啃啃最难啃的骨头,累的时候听听英语写作课放松一下心情同时也练了写作。
2. 最初制定的计划不合理的?
反思一下,定计划时你是否先复盘过自己之前的学习能力?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
合理的学习任务目标应该是略高于自己的能力,如果任务要求太低,没有挑战性会懈怠;如果任务要求太高,完不成,则会沮丧。
二、
你一定要记住: 你的目标不是学了多少,而是掌握了多少。
假设一本专业课的参考书,你看了好几遍,但是掌握的内容其实没多少,这基本和没学就没啥区别。
相反,如果一本书,你学了一半内容,但全部都掌握了,你依然是有收获的。
如何掌握呢?
复习+重复,建议你每次开始看新的内容之前,一定要快速复习之前已经掌握的内容,然后再进入新的内容的学习。
这样的方式,一开始可能慢些,但随着你重复的内容和次数越来越多,你对内容的掌握就越来越熟悉,复习起来就更快了。
当然,如果专业课书看不下去,或者看完了之后依然不知道是否掌握了,可以把往年的真题拿出来,通过做真题找到自己知识体系的薄弱所在。
考过的真题虽然不可能原题重考,但如果吃透了往年所有真题,你的知识体系必然建立起来,这样的话,无论最终考什么,你都应该不会惧怕。
英语政治和数学,就交给你报名的课程和老师即可,专业课你考虑一下上述建议,调整复习节奏和计划。
三、
另外,我发现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就是很多人在假装努力、假装学习。
典型表现是:喜欢学的科目,每天会学很久;不喜欢的,就不太愿意碰。
比如有同学因为报了英语辅导课程,老师讲的有意思,于是每天花1/3甚至1/2的时间学英语,专业课因为要自己啃,所以觉得很枯燥,就不想学。
这是非常二逼、甚至愚蠢的行为,要知道考研总分500分,其中专业课占300分,英语只占100分,你即便听天天学英语,你能考90分吗?
不重视专业课学习的人,总分高不了,上线目标学校就没戏。
因此,建议:每天拿出约3/5的时间来搞专业课。
当然,如果你英语差,每天也至少应该拿出1/5甚至更多时间来搞英语。
四、
我还注意到一个更二的事情:有的同学,课也不怎么听,真题也不怎么做,每天跟着某老师的公众号练一个长难句,就等于自己在学英语了。
我真是替这些同学着急呀,他们到底是傻呀还是二呀?只练长难句,能确保阅读、写作、翻译、完型和新题型都答对题吗?
提醒大家这件事的时候,绝不是想要黑那些辛辛苦苦带着大家搞长难句的老师,而是提醒你只搞长难句是不够的。
再次重复一遍我的建议:正在通过听课的学习的同学,无论你听的是哪位老师的课程,听课和做真题提升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你能把老师课上讲到的内容自己给自己或给别人捋一遍,能捋明白了,说明你掌握了。
也只有先掌握了课程内容和吃透了真题之后,你才有资格去搞别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轻重不分,即便能考上研,也考不出最理想的成绩。
另外,每次做这些重要的提醒时,总有同学会催我、骂我、指责我讲这些没用的废话,还有对老师进行人身攻击的,但这些建议很重要,不吐不快;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们考研英语成绩差,到时候连70分都考不到,丢的是我的脸。
最后,别放弃!
我一直在讲: 考研这件事,永远都不是因为你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玩命努力之后,才能真正看到希望。
现在放弃很容易,将来可能后悔一辈子 ; 现在坚持很难,将来可能感谢自己一辈子。 无论怎样,只要已经开始在路上,就先别轻易放弃。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