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城市被节日人潮淹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反向出行”——驱车驶向乡野,住进山间民宿,听一曲村晚,尝一口土菜。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旅游成为假日消费最亮眼的“新势力”,广袤的田野与古朴的村落,正承载着都市人对“诗与远方”的全部想象。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已接近9000亿元,而今年假期的火爆景象,预示着这一数字将再创新高。
从“种地”到“种风景”:乡村的产业蝶变
今天的乡村,早已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农旅融合的推动下,一二三产业深度协同发展,催生出丰富的新业态:
乡村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生活目的地”。
城乡“双向奔赴”:一场关于振兴的默契
乡村旅游的火热,本质是一场城乡之间的“双向奔赴”:
在华北的农家小院,游客品尝刚摘的玉米;在江南的古村落,村民通过直播销售土特产;在西南的梯田边,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刺绣技艺……每一份消费,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实实在在的动力。
文化赋能:村歌、村晚点燃乡土活力
这个假期,许多村庄的“村晚”舞台热闹非凡,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引来游客阵阵掌声;“村歌”大赛在多地举行,唱出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不仅提升了旅游体验,更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正如一位游客所言:“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活着的文化。”
产业图景:超63.9万家乡村旅游企业,川湘皖领跑
支撑这场“乡村热”的,是日益壮大的产业力量。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续的乡村旅游相关企业已超63.9万家,涵盖民宿运营、农旅项目开发、文化体验、农产品电商等多个领域。
从区域分布看:
四川凭借丰富的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成为乡村旅游“顶流”;湖南以“湘村”品牌打造精品线路;安徽则依托徽派古村落与黄山资源,发展高端文旅。
结语:乡村,是远方,更是未来
当一辆辆汽车驶入村口,当一间间老屋变身民宿,当一场场村晚点燃夜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旅游热潮,更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乡村旅游的“热”力十足,不仅温暖了假期,更照亮了乡村的未来。它告诉我们:最好的风景,不仅在远方,更在脚下这片充满希望的乡土之上。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