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春城晚报
>世相
请老师吃糖的学生
□ 刘泽琴
开学初,我收到了一张自制的贺卡,贺卡的背面写着一行小字:老师,谢谢您!明天,我请您吃糖!我细看落款,哦,是小李同学呀。我端详着这张贺卡,思绪回到了半年前的那一天。
那天是周四,午休课后,两个女生慌慌张张地跑进办公室,其中一个大声嚷嚷:“刘老师,小朱在教室里吃零食!”“你确定?什么时候?”我问。“午休课,我亲眼看见的。我同桌也看见了。”女生急促地说。同行的女生也点头示意。“让她马上到办公室来!”我生气地说。最近一周重点整顿带零食进校园的行为,已经收缴了好些零食了,为何却屡禁不止呢?这帮熊孩子,真是让人头疼。
很快,小朱来到了办公室。“午休课吃零食啦?”我轻声问,“零食哪里来的?”她默不作声。“兜里还有吗?”她摇摇头。“为什么要带零食来学校?你家长知道吗?”她低头抠着手指不吭声。“需要我打电话向家长求证?”我有些生气,声音大了许多。她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小声说:“是我从小李书包里拿的。”我把她狠狠地批评了一番,让她回教室去把小李叫来。
没多久,小李站在了办公室门口,神情迟疑,轻声地喊:“报告!”我用眼神示意他进来。别看他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三十斤,平时却是一个胆小内向的娃娃,其他同学都叫他“乖宝宝”,他带零食来学校,倒是让我有些意外。“老师,您找我?”他满脸疑惑。看着他一脸无辜的模样,我更加生气了。“带零食进学校是违规的,你不知道吗?”我厉声呵斥道。看他想张嘴辩解的样子,我立刻打断他:“别解释。按照班规接受处罚,下周给班级同学每人买一份来。回教室去!”他垂头丧气地走了,我也拿上笔记本去开会。
开完会,已经接近放学时间了。副班主任看见我,笑着说:“我去上课时,看见小李眼泪汪汪的。心想这娃平时大气得很,今天咋回事呢!我一问,他一边掉眼泪一边给我解释,原来今天他带的零食是给你准备的,一上午都没机会给你,中午才被小朱偷拿了。”我恍然大悟,心想冤枉他了。
“我调侃他,糖只给刘老师,没给我准备呀。他说是要特意感谢你昨天的理解。”昨天?我想起来了。上午课间操结束后,小李跑到我面前,急切地说:“刘老师,我的衣服坏了。”我一看,衣服从腋下到口袋处拉开了一道大大的口子,羽绒都飞出来了。“给家长打电话,马上送一件来。”“我妈妈今天回乡下外婆家了,家里没人。”“那咋办?”“我自己回去换。”“你家有多远?”“走路二十分钟。”天气这么冷,衣服也必须换呀。“那你坐三轮车回去,节约时间,也安全一些。”我提议。我给他拿了二十元钱,把他送到学校门口,再三嘱咐他快去快回。第二节上课时,我发现他已换了衣服回到教室了。他跑到我跟前,把二十元钱还给了我。“你没坐车回去?”我惊讶地说。“我一路跑回去的!”他满脸骄傲。我伸出大拇指为他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听着副班主任的转述,回想着那张稚气的脸庞,我的心里既感动又自责。感动于我的举手之劳带给他的温暖,自责于没弄清原委却对他予以指责。我准备了一张卡片,夹在了他的作业本里。卡片上写着:小李同学,说一声感谢你,虽然未能品尝到你的糖果,但它的甜却让我永远惦记。也要说一声对不起,为我的粗心与鲁莽。还要给你点赞,因为你的细心懂事和宽容体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看着那张暖心的贺卡,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就是用爱去呵护,用心去交流,和学生一起书写成长的每一天。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