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添新质 农高盛会启新程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31 16:17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本报记者 黄敏 方腾

  金秋的杨凌,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清甜与谷物的醇香,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与展馆内的创新活力交相辉映。

  10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如约启幕。45个专题展览涵盖全产业链、1800多家企业携“硬核”成果参展、近50个国家代表齐聚杨凌共话合作……这场走过30余年的农业科技盛会,正以更宏大的规模、更旺盛的人气、更浓郁的“国际范儿”,为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搭建起联通世界的桥梁。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本届农高会上,功能性小麦“西农838”的穗子样本、高产玉米新品种的果穗模型、耐储存蔬菜新品种的实物展示,在各展区形成“种业矩阵”。

  在C馆咸阳展区,秦创原咸阳种业创新中心展出的粮油种子引人瞩目。装着“灞油979”油菜新品种的袋子里,饱满的种子泛着油亮光泽,吸引不少参会群众驻足咨询。

  “这是我们自主选育的油菜新品种,2023年小范围示范时表现突出,去年在省内外推广了10万亩,反馈特别好。”展位前,咸阳农科院副院长贾战通拿起一粒种子,语气满是骄傲,“它不仅耐寒、抗倒伏、抗病性强,产量和含油量也很高,而且适应性强,是全国油菜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品种。”

  眼下正是油菜种植时节,汉中市勉县周家坪镇黄沙社区,刚栽下不久的“灞油979”油菜苗在田垄间舒展嫩绿叶片。这片由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示范田,是“灞油979”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试验田”,也是种业创新成果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一亩地能收近300公斤干油菜籽,含油量超过50%,每亩可比传统品种多榨10斤油。”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强说。

  让更多农户享受到“好种子”红利,离不开示范推广。作为“展示台”“转化器”,杨凌农高会汇聚着许多国内外顶尖种业成果。这些凝结着科研人员心血的“金种子”,正从展馆走向田野,用实打实的产量提升、品质优化,诠释“种业是农业芯片”的分量。

  “科技是农高会的魂”,是参会者的共同感受。走进D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区,科技感扑面而来。首次参展的珠海益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无人化植物工厂”一亮相便成“爆款”,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

  “现在种菜都不用人了,机器人啥活都能干,又省事又高效,一年还能种14茬菜。高科技就是不一样!”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美阳村赶来参会的村民王宪军赞不绝口。

  顺着王宪军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四层高的立体种植架上,仿自然阳光的LED灯洒下柔和的光,AGV小车沿着轨道灵活穿梭,将育苗盘精准送到指定“楼层”,机械臂则有条不紊地完成采收、摆盘,全程不见人工操作。

  “‘无人化植物工厂’实现了叶菜立体种植,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订制层数,从种到收全流程智能化。”参与项目研发的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副教授马义东介绍,“一年能种14茬菜,比传统种植产量翻3倍还多,很适合都市农业、设施农业。”

  农业要提质,装备得先行。在智慧农机装备展馆内,这句话得到充分印证。

  酷牛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展台前,一款小型采摘机器人成了农户眼中的“香饽饽”。它“个头”不高,机身装着灵活的机械爪。按下开关后,机械爪能精准夹住果柄,轻轻一拧就能完成采摘,还不会损伤果实。

  “这款采摘机器人适合草莓、西红柿等地面作物采摘,通过手机App操控,省时省力。”公司创始人蒋奇军向围观群众介绍,“今年第一次参加农高会,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希望借这个大平台,把我们的农业新装备推广出去,帮助更多农户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用“好种子”筑牢根基、用“新技术”赋能发展、用“新装备”激活活力,让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杨凌农高会,这座连接科技与农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书写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崭新篇章。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