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是挫折教育
不用给孩子“另找苦吃”
|  | 
记者连线采访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心理学院副教授殷飞。殷飞表示,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本身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家长不必“另找苦吃”,更无需过度焦虑。
孩子坐不住40分钟怎么办
家长提问:我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应该如何适应学校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孩子坐不住怎么办?
殷飞回答:这类担忧很常见。其实,只要孩子顺利上完幼儿园、发育正常,肌肉力量完全能支撑坐满一节课。家长真正担心的,是孩子能否持续集中注意力。
实际上,老师不会一讲到底。一节课通常有3-4种教学形态。 家长的担忧可能源于对“幸存者偏差”效应的误用或过度联想——听说别人家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会怀疑自己家孩子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家长有这样的担忧,建议家长做两件事:一是回顾一下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时就经常被老师提醒“坐不住”,那么建议家长高度关注。 二是相信老师的判断。低年龄段孩子的一些问题是属于发展性的问题,家长要重视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判断是基于与全班几十个孩子比较,因此,家长不要自己想象和猜测,要经常与老师沟通,重视老师的反馈并与老师密切合作。
没上过幼小衔接班怎么办
家长提问:我的孩子没上过幼小衔接班,到了学校以后,看同学们已经学过拼音和加减法了,怎么办?
殷飞回答:这里有一个典型的误区。家长以为只有“提前学”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其实恰恰相反。孩子学习新知识时通常会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孩子能否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否自信,并非源自对老师的每个问题都对答如流,而是来自“学习中遇到困难——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突破困难——自己获得成就感和进步”这个过程。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拼音和算术,这些内容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正好可以引导孩子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孩子成功了,才会真正获得自信。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多陪伴,帮助孩子加强巩固练习,让孩子获得对学习的自我把控感。只要坚持,一般两个月左右,提前学过和没提前学过孩子的水平就基本相当了。
挫折教育不用“另找苦吃”
殷飞特别提醒,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缺乏挫折教育,会给孩子制造困难让他们“没苦硬吃”。实际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本身就是挫折,克服这些困难就是锻炼孩子吃苦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不用额外添加,学习中、生活中、运动中,时时刻刻充满挑战。因此,要相信课程设计的科学性,要相信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优质的陪伴。 (据《中国青年报》)
 晋ICP备17002471号-6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