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建筑和父亲的画,勾勒出老洋房里的艺术日常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31 00:40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沈禾

THE HOST

沈禾,知名建筑师,水石设计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主持设计过住宅、酒店、文化商业综合体等多种类型项目,也带领团队斩获过国内外诸多建筑荣誉。近年来,他持续关注城市更新方向,探索旧有社区与老建筑的焕新之道;而坐落于 “上海第一花园路”新华路上的家,便是其基于建筑师自我思考的一次微更新实验。

沈禾的家坐落在“上海第一花园路”新华路上,在这座隐于树荫的老洋房里,他把艺术纳入日常。走进玄关,第一眼便是那座来自19世纪荷兰老教堂的木质梯。置于家中,它像一处被保留下来的风景:静静立在门口,提醒你这是一个有来处、有历史沉淀的建筑师之家。

沿着木楼梯深入,不难发现在他的收藏主线中,很明显的一条线索便是“建筑”。他偏好设计师手稿、照片与模型,尤其是欧洲旧城的模型。与“纯收藏”不同,沈禾总是会先处理结构与动线,把“突兀”的结构墙、柱子化为储物或展示界面,再把留白交给艺术藏品,“化整为零、化零为整”。

另一条收藏线索则是家庭的耳濡目染:沈禾父亲沈俊元从事绘画,儿时他的家就有画室、雕塑和院子,这一切让他习惯了艺术在日常中渗透。如今,沈禾家的餐厅里挂着父亲1989年的《无题》,画风肃穆沉静,是一只后脚被提起的“兔子”;旁边则是他父亲近年的新作,画下家人欢乐团聚的片刻。采访在餐厅进行——谈话之间,咖啡与美食自然把人聚拢。沈禾说,真实的生活不是展厅状态,空间、艺术与日常叠加,才有家的温度。




图1:玄关处,一扇来自19世纪初德国学校的

木质窗成为视觉焦点,丰富墙面构图,

下方伫立着来自同时期法国的设计模型,

暗示着屋主与建筑的联系。

图2:顺着空间动线的转折,

整个家仿佛像一座垂直的艺术馆,

每一层的楼梯与走廊留白处

都被留给了沈禾从世界各地带回的艺术品。


第一件艺术收藏是什么?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对艺术收藏产生兴趣?



父亲的画,一直在家中陪伴着我。大学毕业租房,我也总觉得至少得有一幅他的画在,所以即使是后来有了自己独立居所时,第一件艺术收藏仍然是父亲的作品。而我真正开启收藏的起因,是与生活相关:过去多年,我搬了很多次家、不断体验不同的空间,那么如何让空间带有情感的最好方式就是艺术品、家具和收藏,它们慢慢汇集成生活的面貌,一层层叠加,最后自然变成一种状态。



客厅里摆放的1950 年代建筑设计教具模型,

来自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木工作坊,

经过沈禾的精心修复、重拾昔日光彩。

顺着空间动线的转折,

整个家仿佛像一座垂直的艺术馆,

每一层的楼梯与走廊留白处

都被留给了沈禾从世界各地带回的艺术品。


相比专业藏家,你的收藏目的是什么?有自己的体系或偏好吗?


作为设计师,我更看重作品与空间、生活的关系,因此收藏往往服从于家与使用场景。我有两条比较稳定的线索:一是建筑模型,因为我在家和工作室里都会去探索不同时期人们怎么看待建筑。当然除了本身的建筑以外,我认为设计师的手稿、照片和模型是很好的载体,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品。另一条线索是父亲的作品,它不仅是艺术,也是启蒙与记忆。






图1:客厅区域,

一组由丹麦设计师Verner Panton设计的

“Cloveleaf”模块化沙发被放置于中心区,

流动的曲线营造出独特的空间美学。

图2:艺术家曲丰国的大尺幅架上绘画,

紫蓝抽象底色里承载着上海城市发展

“车水马龙似的光影”的印记。

图3:来自19世纪荷兰老教堂的木质楼梯,

无疑是视觉的焦点,

旋转的造型与空间建筑的结构相呼应。


最欣赏艺术家的什么品质?


我最欣赏艺术家作品里的‘持续性’和‘诚实感’,尤其是在风格里能看到个人成长、手法日渐成熟且有自我坚持的。对我而言,艺术家的工匠精神、对题材与手法的执着,比所谓‘名号’更有吸引力。





图1:一、二层之间的错层被改造成书房和茶室,

既眺街景又落回内庭。

楼梯转折处是艺术家孙良的作品《老虎》,

拾步而上则是沈禾从欧洲带回的当地艺术家的

油画和版画作品,像在行进中开了几扇“窗”。

图2:茶室内,正墙面是父亲沈俊元

1988年的绘画作品,

来自日本的茶器柜、竹编靠凳

与空间相得益彰,

茶器柜上方是艺术家破水的油画作品《天地人》。


最希望哪位艺术家为你创作肖像?


弗洛伊德。我喜欢他在色彩与人物情感上的深度表达,那种直面人的方式很打动我。当然现实上请他不太可能,但这是偏好层面的回答,我希望能有这样一位能把情感、时间、质地都刻进画面的艺术家来描绘我的肖像。






图1:二、三层是主次卧休息区和儿童娱乐区,

每一层的走廊、墙面都悬挂着来自朋友的画,

生活与艺术气息紧密相融。

图2:沈禾最爱的《丁丁历险记》海报

与女儿的创作被置于同一空间内,乐趣横生。

图3:家里的每一个卫生间都有一幅独特的画作,

空间因为艺术的融入,诙谐生动。


遇到想要进行艺术收藏的业主,你会建议他们如何开始进入艺术世界?


先从自己的生活场景出发,充分了解日常需要;不要被某一种风格绑架,留出多元可能。建议先买一两件能长期陪伴自己的作品,或是一些小件物品放在常用动线上,慢慢建立感觉。不用非得去知名画廊,逛小店、古董店、朋友工作室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重要的是让艺术与家具、光线和人的行为发生联系,而不是把作品当成摆设去‘展示’。





图1:负一楼的餐厅连接着户外花园,

悠然惬意,餐桌后陈列着很多沈禾

在旅行中收集来的艺术收藏。

图2:画面左、右侧皆是沈禾父亲沈俊元的画作,

两幅画一静一动,烘托出整个家的情绪。





策划|本刊编辑部

摄影 | 赵易宏

文 | CY

编辑 | 唐娟

设计丨 Darki 、Olive


看完这个家,你最喜欢哪件艺术品?你的第一件收藏是什么?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与“蓝晒”对话的17年:从喧嚣世界到内心旷野的蓝色叙事

DECO首发 | 野口勇重回中国:我们在他的首场香港个展中解锁了五个东方美学密码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