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这天,整个影视圈的人都傻眼了。计春华因为肺癌走了,这个消息传出来,不少人眼泪当场就下来了。于和伟那天发了条动态,就几句话:"太突然了,刚刚合作过,为人和气,敬业认真的前辈!人生无常。"看着简单,可每个字都沉甸甸的。现在想想,"为人和气,敬业认真"这八个字,真是把计春华这个人说透了。

很多人看到计春华那张脸,第一反应就是:这人天生就该演坏蛋。光头,没眉毛,站那儿就带着股凶劲儿。小时候看电视,不少孩子被他吓得躲到沙发后面,晚上做梦都能梦见他。可谁能想到,这张让他红遍大江南北的脸,背后藏着那么多苦。

1961年,计春华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出生。8岁那年,父母把他送进武术队。从那时起,他的日子就跟武术绑在一起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绑着五公斤重的沙袋跑山路,白天压腿、扎马步、练套路,一练就是十几年。他的南拳打得刚猛,北腿踢得又高又狠,在队里算是个好苗子,心里想着以后能当个专业武术运动员。

17岁那年,一次高强度训练让他受了伤。那会儿武术队条件差,家里也没什么钱。情急之下,他用铝茶杯熬中药敷伤口。谁知道铝和中药一碰,产生了化学反应,他铝中毒了。伤是慢慢好了,可头发和眉毛开始一根根往下掉,最后彻底秃了,眉毛也没了。

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来说,这简直是天塌了。走到哪儿都有人用奇怪的眼神看他,同学们也开始躲着他。更让他受不了的是,武术队把他劝退了。练了十几年的武术,做了十几年的梦,就这么碎了。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是懵的,不知道以后还能干什么。

1979年,导演张鑫炎准备拍《少林寺》,到处找一个合适的反派演员。这个人得会武术,还得有那种让人一看就怕的气质。找了好多武术队,都没找到合适的。计春华的教练觉得他条件符合,就把他带到了试镜现场。

那时候计春华对演戏根本不抱希望,就随便摆了几个武术动作。可他一抬头,那股子冷劲儿把张鑫炎给镇住了。就这样,他拿到了"秃鹰"这个角色。

1982年《少林寺》上映,票房炸了,全国的电影院都挤满了人。21岁的计春华虽然戏份不多,但"秃鹰"这个角色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电影里他和李连杰那场竹林打戏,现在看都觉得精彩。拳拳到肉,每一下都是真功夫。

李连杰后来说起这场戏,还笑着抱怨。计春华拍戏太实在了,临时加了个腾空后踹加落地肘击的连招,也没提前说一声,结结实实踹在李连杰肋骨上,青了半个月才好。不过也正是这股真劲儿,让这场打戏成了经典,连北影教材都收录了,专门作为"反派实战美学"的教学案例。

《少林寺》之后,计春华成了抢手的反派演员。可他从来没把演坏人当成简单差事,每个角色都认真琢磨,让每个"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年,计春华合作过的大导演和明星能列一长串。张鑫炎、徐克、张纪中,李连杰、赵文卓、吴京、于和伟,这些名字都跟他有过深度合作。徐克后来评价他,说计春华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最独特的反派形象,别人演坏人靠化妆,他靠的是真功夫和骨子里的戏。

认识计春华的人都知道,他拍戏那个认真劲儿,在圈里是出了名的。拍《黄河大侠》时,有段"反关节夺刀"的戏,要求他在零点八秒内完成劈空、反手握刀、磕击对手虎口三个动作。为了达到效果,他对着镜子练了整整一个月,手指被刀背磕得全是淤青。最后拍摄时一条过,这段戏后来成了动作指导的必修课。

有次四十度高温拍古装戏,他穿着厚重的牛皮甲打戏,衣服里的汗能拧出半盆水。助理给他递冰水他都不喝,说喝了容易抽筋影响动作。还有一回在东北零下二十度拍戏,剧情要求他光膀子吊威亚。工作人员怕他冻坏准备了替身,他摆手拒绝。结果吊了半个小时威亚下来,胳膊和后背都冻得发紫。

戏里他凶神恶煞,戏外却是个暖心的人,对新人特别好。赵文卓刚入行时拍武打戏总找不到感觉,计春华就利用休息时间陪他套招,从动作力度到眼神表达,一点点教。赵文卓后来说,春哥从来不摆架子,现在很多武打技巧都是计春华教的。

吴京刚当导演拍《狼牙》时,资金紧张。计春华知道后,主动降片酬出演,还帮他协调武行团队。更让人感动的是,拍完戏后,他把片酬匿名捐给了五个困难武行家庭的孩子。这事儿要不是后来有人无意中说漏嘴,外人根本不知道。

计春华的生活很简单,没有娱乐圈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他妻子是圈外人,为人低调,两人结婚多年感情一直很好。女儿出生后,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家人。拍戏再忙,只要有空就往家赶,陪女儿写作业,给妻子做饭。

2018年初,计春华拍戏时总是咳嗽,去医院一查,肺癌晚期。这个消息把所有人都打懵了。那个在银幕上永远打不倒的"恶人",被病魔缠上了。医生说情况不太好,他听了也很平静,只是交代家人丧事要从简,不要开追悼会,骨灰撒进钱塘江,因为那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2018年7月11日,计春华走了,五十七岁。他要求丧事从简,但还是有很多圈内好友悄悄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李连杰、赵文卓、吴京这些跟他合作过的演员,还有张鑫炎、徐克等导演,都站在队伍里默默流泪。没有鲜花,没有横幅,大家就静静地站着,送这位老朋友最后一程。

现在七年过去了,再看计春华的那些作品,还是会被他的演技震撼。他演了一辈子坏人,可他本人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拍戏认真,待人和气,对新人提携,对朋友仗义。这样的人,现在真是越来越少了。

他走了,但那些经典角色还留着。《少林寺》里的秃鹰,《黄飞鸿》里的凶僧,《天龙八部》里的段延庆,每一个都活灵活现。小时候被他吓哭的孩子,长大后再看这些片子,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演技。

计春华这辈子,用一张"坏人脸"成就了无数经典角色,用一颗好人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时候会给你开个玩笑,把你以为的灾难变成机遇。关键是你怎么面对,怎么把手里的牌打好。

七年了,我们依然想念他。想念那个在银幕上凶神恶煞,在生活中和气待人的计春华。想念那个把反派演得入木三分,把人品做得干干净净的计春华。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那些作品,那些故事,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
 晋ICP备17002471号-6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