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易生病?补充3种营养,或能远离疾病!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30 19:44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六十岁的刘大叔最近有点烦。

以前的他身体硬朗,退休后还喜欢骑车去郊外转转。可这两年不一样了——早上起床,腰有点僵,膝盖也不太听使唤,走几步就气喘。吃饭没胃口,晚上睡得浅,动不动就醒。

前阵子体检,医生摇摇头:“血糖偏高、骨密度下降,还有点脂肪肝。”

刘大叔苦笑:“怎么一退休,病都找上门了?”

这话,其实很多中老年朋友都说过。

不少人一到五十岁之后,就觉得身体像“变天”一样——小毛病接二连三,精气神也不如从前。

可“老了就该这样”吗?还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补点营养、调调生活了?人老了,真就只能眼看着健康溜走吗?

一、什么时候起,人就算开始衰老了

衰老这件事,其实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中医讲,“人过四十,阴气自半”,意思是说,从中年开始,身体的各项机能就慢慢往下走。

现代医学也发现,从40岁起,新陈代谢、免疫功能、激素水平都会逐步下降。

这时候,身体的“修复能力”开始减弱,原本一晚能恢复的疲劳,现在可能要好几天。

一般来说,身体从以下几个时间节点开始“转折”:

40岁左右——基础代谢率开始下降,体重更容易增加;

50岁以后——骨量流失加快,血压、血糖、血脂波动明显;

60岁之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功能逐渐减弱。

但衰老并不是“不可逆”的。

很多同龄人,状态却看着完全不同,有的人六十岁依旧精神矍铄,有的人五十岁就气力不支。差别往往就在:谁更懂得补养,谁能养对“根”。

二、身体出现4种情况,或说明你开始老了

其实,身体发出的信号比你想象得早。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我没大病”,就忽视了一些细微变化。

但以下这4个迹象,往往是衰老的“早期提示”:

1.睡眠质量变差

以前一觉到天亮,现在却容易醒、难再睡。

中医认为,“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说明气血不足,脑供血也在下降。

长期睡不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变差。

2.消化变慢,胃口变小

饭量减少、容易胀气、便秘,这说明脾胃功能在衰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脾胃虚了,全身都容易出问题。

3.力气变小、走路变慢

人一旦肌肉减少、骨密度降低,活动力就会明显下降。

很多老年人摔倒后恢复慢,其实是肌肉和骨头“老化”在作怪。

4.免疫力下降,小病频繁

季节变换就感冒、嗓子疼,或是伤口愈合慢,这都是免疫系统弱的表现。

气血不足、营养不够,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你发现自己出现这些变化时,不妨提醒自己:不是“病来了”,而是身体在“提醒你补养”。

三、人老后各种病都来了?这3种营养一定要跟上

人体衰老最怕的,就是营养“断供”。下面这3种营养,是中老年人必须长期关注的。

1.优质蛋白——肌肉和免疫的“根本”

老年人最怕的不是胖,而是“瘦得没力气”。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代谢减慢。

中医讲“精不足则衰”,现代医学讲“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意思其实相通。

建议怎么补:

•每天都要有“豆、蛋、奶、鱼、肉”中的至少两样;

•早上吃一个鸡蛋,午餐一份豆制品或鱼虾,晚餐可来点牛奶或酸奶;

•有慢性病的老人要注意少油少盐,清蒸、炖煮为主。

注意:只吃青菜不吃肉,是很多老年人误区。缺蛋白质,反而更容易骨质疏松、掉肌肉。

2.钙+维生素D——骨头的“保命组合”

老年人最怕摔,摔一跤可能要躺半年,但这背后,不是摔的重,而是骨头太脆。

钙流失从30岁就开始了,到60岁更是加速,而维生素D能帮助钙吸收,两者要一起补。

怎么补?

•每天喝300毫升牛奶或酸奶;

•多吃豆腐、芝麻酱、小鱼干等含钙食物;

•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让身体自己合成维生素D;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

中医认为“肾主骨”,所以养骨也要护肾。保持睡眠、避免过劳、不过度熬夜,都是“补肾”的关键。

3.抗氧化营养——延缓衰老的“防护盾”

衰老的根源之一,是自由基过多,这是一种“体内锈蚀”,会损伤细胞、加速器官老化。

抗氧化营养可以帮我们清除这些有害物质。

推荐食物:

•深色蔬菜:西兰花、菠菜、紫甘蓝、胡萝卜;

•水果:蓝莓、橙子、苹果、葡萄;

•坚果:核桃、杏仁、榛子;

•绿茶、黑芝麻、全谷物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E、多酚类和硒元素,可以帮助身体对抗氧化,延缓细胞老化。

从中医角度讲,就是“养肝血、益气阴”,让五脏气血流通,人自然精神起来。

结语:衰老不可怕,放任才可怕

后来,刘大叔听了医生建议,重新调整了饮食。

每天吃早饭、加点豆制品,坚持散步、晒太阳,不乱补、不熬夜。

半年后复查,血糖稳定了,气色也好了,晚上睡得香了。

其实,人老不是病。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太早放弃对身体的照顾。

该补的营养要补,该休息的时候要休,不盲目、不极端,身体自然不会“早衰”。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