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的喧嚣里,很多人可能会说“偶尔抽一根烟、吃点夜宵、烧烤撸串也没事啊”,可问题是,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习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身体埋下重大风险。

研究了整整六十年的 孙燕 院士,现年约九十三岁,是我国肿瘤内科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他被誉为肿瘤内科治疗的开拓者之一)。他多次强调:有四样东西平时真的尽量要离远一点。
先说“香烟”。很多人觉得香烟只是坏习惯、可能伤肺,但其实香烟与多种癌症的联系很强。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 的资料,烟草使用是“可避免的最大癌症死亡风险因素之一”,全世界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八百万。

在中国,一项研究估算: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吸烟导致的肺癌死亡在人群中所占比例(PAF)大致在 45-60% 之间。
香烟里含有成百上千种化学物质,其中不少被确认是致癌物。长期吸烟会引起DNA损伤、免疫紊乱、慢性炎症反复,给癌细胞“落地生根”创造条件。换一句话,香烟不仅“伤肺”,也可能“帮癌”。
而且,不只是主动吸烟,二手烟也有害。在日常环境里,比如办公室、家庭里有人常抽烟,旁边的人其实也在被动暴露风险。总的来说,香烟这件事别轻视。
再说“霉变食物”。这听起来或许有点陌生,但其实很多人家里冰箱久放、桌上水果发霉、谷物、坚果受潮了继续吃,这都是潜在问题。

孙燕院士在他的研究和访谈中谈到:不少癌症病例中,发现患者长期食用了发霉、变质的食物。
霉变食物中一个要命的化学物质叫“黄曲霉毒素”,属于强致癌物,尤其与肝癌有关。
当一个人长期摄入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其肝细胞出现基因损伤、细胞周期紊乱的风险显著提高。这样说可能有点技术,但通俗地:霉变食物里“藏”着看不见的毒,你以为只是坏了点味道,其实可能是身体在默默受伤。
研究中也指出,这些致癌因素往往是“慢慢积累”的:一次偶尔吃没关系,但如果习惯性、长期摄入,就是给身体加分——加给癌症一个“落脚处”。
第三,谈“加工肉类”。这里指的是用盐腌、熏制、腌制、保鲜剂处理过的肉制品,比如火腿肠、腊肉、培根、香肠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将加工肉类列为“对人致癌”类别,意思就是证据充分。
一个比较常被引用的数据是:每日吃大约50克加工肉,使得结直肠癌的风险提高约18%那50克是多少?大致就是一两片腊肉或一根香肠左右。换种说法:你吃得越多、越频繁,风险累积越大。
所以,日常里常备那种加工肉、零食肉、腊味肉,要稍微有警惕。
第四,谈“油炸烧烤”。很多人都爱热闹、爱夜宵,烧烤店、油炸食品摊、宵夜炸串的场景再熟悉不过。

可事实上,这类食物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可能致癌或促癌的化合物,比如多环芳香烃(PAHs)、杂环胺(HCAs)、甚至反式脂肪、丙烯酰胺等。孙燕院士也特别指出,油炸、烧烤类食物属于“致癌因素之一”,不能忽视。
有研究显示:经常进食烧烤的人,其食道癌、胃癌、肠癌风险要高于很少吃的人。虽然具体数字差别环境、地区不同,但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信号。
于是,院士说:不要把夜宵、烧烤当作日常习惯、别当成零风险。这并不是说“绝对不能吃”,而是要有意识:别让这些行为成为常态、别以为“没出事就安心”。

在这四项里我们可以细看几个常见误区:很多人说“我抽烟多年也没事”“我常吃夜宵也活得好好的”“我吃点腊肉、火腿不算什么”——这些话看起来合理,但数值告诉我们,看似“小概率”但当累积到人口级、时间长、频繁发生时,影响实际上明显。

比如加工肉每50克每日摄入提升风险18%;烟草在人群中可导致约四分之一癌症死亡。这就说明:单个人可能“侥幸”,但从公共健康角度,这是明确可控的风险。
还要强调一点:生活中不仅仅是“这四样”单独操作的风险。它们常常与肥胖、代谢异常、免疫老化、慢性炎症、环境暴露一起叠加。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数据支持预防的重要性。根据WHO,“烟草使用是全球最大可避免癌症死亡因素”。而加工肉类对结直肠癌的风险,它被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质。这些权威事实,让人不能再把“我吃一点/我偶尔抽一点”当作“没事”的保险。是的,也许现在确实“没事”,但那并不代表未来就没事。
从社会大众角度来看,这里的“远离”并不需要走到极端并发恐惧症,而是“有意识、有节制”。

比方说,原来经常外出吃烧烤、油炸夜宵就当作日常,改为偶尔;腊味、火腿、香肠这些加工肉少为常规;家里发现水果、坚果、粮食霉变就及时扔,不要“切掉坏了部分继续吃”;香烟如果在的话,真的把它看作不是“只是习惯”,而是一个可能触发重大风险的入口。这样一种理解方式,可能比“大惊小怪”式的恐吓更有效。
真正能帮助每一个人的是“信息透明+落地操作”,而非“空说怎么好”。

所以,这篇文章把四项明确罗列出来,就是想让大家在日常翻找生活习惯的时候,多一个维度去想:“我是不是在给癌症创造条件?”而不是“癌症离我还远”。毕竟癌症不总是突如其来,也可能是多年累泄的结果。
我们不能像过去忽视这些“看似小事”的行为。根据孙燕院士六十年研究所得,他一直提示: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把“香烟、霉变食物、加工肉类、油炸烧烤”这四项行为当作“远离”的对象,并不是要大家活得提心吊胆,而是要给自己一个更实在的保护。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晋ICP备17002471号-6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