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5日,长沙市开福区爱希会残疾儿童服务中心在利保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在远大城天空营地,举办了“拥抱青春·益起爱”残障青少年性教育营会。

在利保益基金会的支持与开福区残联的指导下,18组残障青少年家庭、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共55人,一同走进了一场关于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朋友社交界限的学习旅程。
营会首日的主题是“认识自我,拥抱青春”。王秋群老师带领青少年在“我是谁”课程中,通过绘制面具、探索生命起源等互动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身体、理解情绪、学习欣赏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一张张充满想象力的面具完成时,孩子们在笑声中轻轻揭下面具,说出:“这就是我。”那一刻,课堂里不只是游戏的快乐,更有被看见、被理解的安心。
下午的“媒体与我”环节中,老师引导孩子们辨别网络中的真与假,学习健康使用社交媒体。志愿者小组耐心地陪伴每位孩子,帮助他们在互动中表达自我、学习倾听。
夜幕降临,灯光与音乐交织成浪漫的氛围——“我们相约吧”青春晚会温馨开启。有人在茶话会中交流,有人在电影角落安静观影,也有人在互动游戏中畅快欢笑。“今晚我交到了新朋友,原来社交这么快乐!”——一位女孩在营后日记中这样写道。
第二天,营会进入“理解关系,一起去爱”的主题。通过“红绿灯地贴”“角色扮演”等活动,孩子们学习如何守护身体界限、如何说“不”、如何表达情感。他们在体验中明白:爱,不是靠近就好,而是要有距离、尊重与信任。

孩子们回顾两天的学习与收获,工作人员为志愿者和营员颁发证书与小礼物。理事长李明先生说:“青春期性教育,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的成长旅程。是每一个家长应该要重视,也需要陪伴孩子们共同面对的。”
两天一夜的营会虽然短暂,但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勇敢的表达,都是成长的印记。我们相信:当残障青少年被赋予理解与机会,他们也能以自己的方式,闪光、绽放、去爱。

释玉是营会中一位18岁的脑瘫男生,他喜欢阅读也喜欢思考。
他写到营会感受“我还需要感谢两位志愿者朋友,是他们让我看见自己一直在回避、在逃脱的问题,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正视与他人的情感。很幸运,现在开始转变还来得及,但时间也不会太多。我之前非常幼稚,认为只有足够成熟、足够自由,实现了远大理想之后才能去爱一个人,然而我却不知道、或者不敢知道——爱、自由与理想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进程。它们是一棵植物的根茎,往生活中的各处延展,不断汲取养分,慢慢等待自己的季节,开出鲜艳、纯洁的花。
潇湘晨报记者於广强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