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微:台风过后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30 07:05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张怡微

算起来,我已有整整十年没有去过香港,上一次还是去参加书展,宣传小说集《哀眠》。兜兜转转,小说集于去年再版,但改头换面,内容已不同于旧版,只保留了书名。同名的短篇,写的也是香港故事。当时我借住在湾仔的中学同学家。她白天去银行上班时,我一个人在她的租屋大楼里无所事事。边看新闻,边想到了大二时第一次去香港大学的往事,随手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后来在台北拿了文学奖,如今想来,都是遥远的青春记忆。

此次受香港大学文学院林姵吟、魏艳教授的邀请,原定9月22日去访学,却遭遇台风“桦加沙”来袭,行程延迟一周。终于在十一长假里,当了短短五天的驻校作家。港大给我订的酒店,在地铁香港大学站B2出口。每天上山,就要通过长长的地下长廊排队至C出口。整点时,这条队伍会非常漫长,他们称之为“龙”,也许是描述长队的蜿蜒形状。一天要见龙好几次,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云间,偷看着孙悟空指挥四海龙王给车迟国国王表演。而直至乘直达电梯抵达百周年校园,才终于有了学校的气息,大家都行色匆匆。香港的学校下课也晚,夜里九十点,还有长龙匍匐。人人都满身月色,叠着打工人和进修生的双重马甲。听说有不少中学教师,夜里来上研究生课,还在教室后面改作业。那种“卷”意,对中年的我来说,只能同感到疲惫。一切都和记忆里十八年前的样子完全不同了。那时好像也有扶手电梯,但我们会爬山上去听哲学课,听也听不太懂,不懂也不着急。那时体力真的很好,还不知道要珍惜精力与时间。

本来是例行工作,但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复旦本科毕业的学生嘉怡。她原来是做病理语言学的,我在中文系工作七年,都不清楚有这个研究方向。嘉怡到了香港大学后暂时放下了这部分研究。不过她在本科时的田野调查都很有趣,让我想到我们筹办过的、简陋的医学人文工作坊。此次访学,我有一项工作是要做一个与《西游记》续书有关的讲座,她是这门课的助教。在一个大早晨,她带我完整地走了一遍校园。我们一会儿打伞、一会儿收伞,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她浅浅地抱怨了一会儿自己的研究和分派的课程专业并不对口,却要带研究生讨论,很有压力。我们聊着聊着,居然也聊出了些合作方向。她听说我在筹办“进食障碍与创意写作”的工作坊时,突然变得很兴奋。我说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经常很灰心。她帮我联系到了她的小学同学,目前也在香港大学心理学专业读书。而那位好心的同学,则带我在很短的时间里,联系到了她的导师,为我们的工作坊的阅读手册撰写导言。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却又格外顺畅,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天意。

其实我比她们都大很多,一起满头大汗地行走、拍照、吃校园餐时,容易产生幻觉,好像回到了读书的时候。嘉怡问我为什么会对这些事感兴趣,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只能说,我目前在做的,都是我所能真正参与的、阻力最小的工作了。有些事看看很自然,却会感受到看不见的、巍峨的强力阻碍。而有些事看起来毫不相关,甚至没有前途,却总能得到奇异的支援,识别出动人的魅力。她说她懂我说的“阻力最小”指的是什么,但我们才刚认识了一小会儿,我其实并不知道她的苦衷。我想我会怀念那些温暖又陌生的瞬间,像眺望求学时的自己,也替她看过一眼悠远的未来。


张怡微新作《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

一周内,我一共做了三个讲座,一个有关《西游记》、一个有关海派文学,还有一个是关于文学创作。和不同的人去了两个博物馆、看了三个特展,充实又疲累。国庆那天,电车免费,沿路看到上环舞龙舞狮的队伍里,居然夹着一只很大的熊猫和一只很大的月兔。可见又要发财、又要团圆、又要可爱,祝福的名目显得很多元。走到附近的荷里活道,文武庙里也十分热闹,有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认认真真给木雕饰件刷金箔。12日就是秋祭,不知是不是在为此准备。如果不是驻留时间太短,真想看一看文武二帝出巡的盛况。不知那时月兔还在不在,熊猫还在不在。夜里,和两个朋友在文华酒店吃饭,出来远远看到了尖沙咀的烟花,依稀听到了旁边有人在说,蓝色的最贵哦。

原标题:《张怡微:台风过后》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刘芳 钱卫

本文作者:张怡微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