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目前,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主办的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年度英才奖“帮腔”助力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龙杨、杨星、曾维葳、侯堃、尹望宇、郭子妍、周礼兵、曾浩月、尹莲莲、姜薇10位“年度英才奖”候选人,或凭借扎实的唱念做打,精彩演绎巴蜀故事;或专注于剧本创作、服装设计、配器指挥等工作,为川剧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0月29日,川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肖德美与一级编剧潘乃奇分别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从表演与创作视角畅谈他们对第三届川剧汇演的观察,以及对青年川剧人才的肯定。
作为深耕川剧舞台的名家,肖德美直言:本届汇演“年轻气象”令人振奋。“跟往年比,不管是省市院团还是地方院团,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台前幕后新人辈出。”他认为,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是川剧传承发展的核心动力,“川剧的希望终究在于年轻人,他们成长起来了,我们这些老一辈深感欣慰。”
采访中,肖德美称赞青年川剧人“都很认真地对待这个高规格平台,大家也很珍惜难得的展示机会。”肖德美肯定青年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把川剧的唱念做打、程式功法用得比较好。在演出题材上,除了经典剧目更敢于挑战不好演的现代戏、英雄人物题材,丰富多元。”
潘乃奇则从创作视角出发,对入围候选名单的两位同行——曾浩月、姜薇表达了祝贺:“这份认可绝不是偶然,一定是她们多年深耕川剧创作、踏实打磨作品的结果。曾浩月始终扎根生活、贴近现实,其扶贫题材小戏《火塘》以彝家火塘为意象勾勒脱贫攻坚情感共鸣,此次参赛的《欧阳修》更展现出驾驭不同题材的实力;姜薇则在红色题材领域独具见地,《潮起大江》对历史的鲜活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热血芳华》更将青春家国情怀刻画得动人至深。”
两位编剧入围“年度英才奖”,也让潘乃奇深刻感受到了“一剧之本”的分量,“青年创作者要多扎根生活,川剧的故事既要有传统韵味,也要有当代温度。”她还以多部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历经多年打磨的佳作”为例,期待与所有同行一道,“秉持精进之心踏实创作,为川剧事业添砖加瓦”。
对于年轻演员,肖德美也从“基本功”和“文化修养”两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戏曲演员不练好扎实基本功,在舞台上观众一下就能看出来。另外,刻画人物上还要加强,特别要加强文化方面的修养。文化不单是读名著、学书本东西,还要有社会阅历,多和艺术水平高的艺术家、文学家交朋友,主动向他们学习。”他坦言,青年人才当下是“英才”,但要成为真正的川剧“角儿”,“还有一段路要走,这需要长期的积累与追求”。
海报设计 王思祺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