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与中秋相近的日子,成了当代人共通的意象:万里山河与阖家团圆,从日期上便紧紧相连。这是中国特有的“双重坐标”
于母亲而言,国庆遇中秋是最美妙的。有一年,母亲生日与中秋重合,中秋又与国庆相遇,那年双节重合的团圆氛围让她心动,她便认定生日为中秋。从此,中秋的月光不只照见瓜果月饼,也照亮她的生辰。个人的喜悦与传统的佳节交织,阖家团圆再遇举国同庆,在这个假期,这份交织便升华为个人、家庭与国家的三重欢乐。
于我而言,这份家国同庆,因为母亲的生日更为具体。可即便没有母亲的生日巧合,国庆与中秋相近的日子,也早成了当代人共通的意象:万里山河与阖家团圆,从日期上便紧紧相连。这是中国特有的“双重坐标”。

中秋是农历的凝望,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对团圆与丰收的信仰;国庆是公历的刻度,标记着一个现代国家的新生与奋进。两种历法在时空坐标上交汇,恰似文化血脉与时代征程的拥抱。中秋“小家”的圆满,正是国庆“大家”昌盛的缩影;而国家的安定繁荣,又是万家灯火的根基。这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同构关系,在这个假期被照得更亮。
家国同庆的意味,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填充细节的过程。在这样的假期,人们会团聚、消费、旅游,会在一种真实的经济运转和空间流动中,感受祥和圆满的价值。
今年的双节,这份热闹很具象,大江南北,祖国上下,一片欢腾。且看,9月30日至10月8日,成都将推出“日享繁华、夜赏华彩”全时段游逛线路和四大主题消费指南,涵盖购物、美食、文旅、夜间消费等多重体验;重庆把地铁3号线变成“火锅专列”,车厢内布满“鸳鸯是最大的妥协”“微辣是最后的底线”等火锅热梗;北京以“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推出24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
各地精心准备的精彩活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节日动员。交通运输部预计,“双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无数人携家、在中国的版图上跨区域流动。看到街巷挂起国旗,看到店铺摆放月饼,我们一定能具象地理解何谓“家国”:身边依偎就是家,眼底山河便是国。
而人们看到的也不只是一个静态的“大好河山”。比如国庆前夕刚刚开通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桥梁高度和跨径均为世界之最,可谓“横竖”都是世界第一。这是一座桥,让“两个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两分钟”;也是一处景,有玻璃观光电梯和蹦极、荡绳等项目。
我准备带母亲出去转转。我想带她去郊区的一个土丘,这是我小时候春游的地方,最近已经改造成了网红景点。她应该会感叹,这个曾经坐大巴要半天才到的地方,现在竟只需坐半个钟头地铁。家山依旧,但也已经万象更新了。
一座桥在变,烟火日常在变,祖国山河的纹理同样在变,在不断延展出新的脉络,迸发出生机的律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尹曙光
审核 何先菊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