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10月下旬的一天,飘着小雨,地里活计干不了。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太平社区东别寨村口,蒋金荣的小卖部里,几名村民闲着没事,围坐着喝茶聊天。
一说到镇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一举行的“羊皮会”,尤其是会上的“重头戏”舞龙,作为村里舞龙的牵头人之一,蒋金荣的话匣子关不住了。

舞龙现场。蒋啟杨摄
说起这“羊皮会”,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施甸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如今,“羊皮会”已成为施甸县民俗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
蒋金荣说,每年“羊皮会”举行当天,集镇街头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先是几个村寨气势磅礴的巨龙登场,接着是数条“小滚龙”在龙珠的引导下鲜活亮相。
从蒋金荣手里提供的视频中能看到,巨龙在舞龙者的操控下,表演着蛟龙出海、朝拜四方等招式,一招一式间尽显龙的神韵。“小滚龙”则造型精巧,灵活敏捷,舞龙者通过扭、仰、跳、摇等动作,让它时而盘旋飞腾,时而穿梭嬉戏,尽显活泼俏皮之态。
视频中的街道两旁,人山人海,围观者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
这一天更是小孩子的节日,除了观赏表演,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各种小吃摊穿梭,乐此不疲。

蒋金荣在店里看有关“羊皮会”的图册。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在蒋金荣眼里,传承数百年的“羊皮会”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狂欢,更丰富了大伙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每年筹备“羊皮会”,爱热闹的蒋金荣都负责东别寨村舞龙队的组织工作。“舞龙得提前半个月准备,村里110米长的巨龙,得凑够50来人才能舞起来。”他说,那段时间天天带着大伙排练,大伙乐在其中,没人觉得累。
今年60岁的蒋金荣,早年是一名石匠,这些年年纪大了,就在村口开了家小卖部,还向施甸县烟草专卖局申请,成为一名零售户。施甸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常来上门,教他怎么摆货、怎么记账。
因为爱热闹,蒋金荣的小卖部成了村里的“闲话中心”。大伙没事就来坐,泡杯热茶,扯扯家常,谁家种的苞谷熟了,谁家娃考上大学了,聊着聊着,邻里间的感情就热乎了。
“年纪大了,孩子们都有工作,不用我操心。每天守着小卖部,和大伙唠唠嗑,日子过得舒坦。”蒋金荣笑着说。可聊着聊着,他一准儿把话扯到舞龙上——他是真迷这个,三句话不离“龙尾巴怎么甩才好看”“新龙珠该刷啥颜色”。(程浩、李华诚)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