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李西廷站在股东大会上,信心满满地宣布,迈瑞医疗要在2030年冲进全球医疗器械前十强。可话音刚落,公司就交出了一份上市以来最差的半年报。这消息像一盆冷水,泼在了投资者和行业的头上。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收入167.43亿元,同比下滑18.45%,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减少32.96%。对这家被视为中国医械龙头的企业来说,这样的成绩单让人捏了把汗。

迈瑞医疗的故事,得从1991年说起。那年,李西廷和两个合伙人从零开始,靠代理呼吸机赚第一桶金。他们的策略简单直接:用低价和“模仿+改进”的方式,从外资巨头手里抢市场。1999年,迈瑞自主产品的销售额破了1亿元。2017年,公司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2020年,疫情让医疗设备需求暴涨,迈瑞收入冲到200亿元。2022年,更是突破300亿元,成了行业里的明星。
资本市场对迈瑞的追捧,一度让它风光无限。2006年,迈瑞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2016年,李西廷果断推动公司私有化退市,紧接着2018年回归A股。2021年,迈瑞股价最高冲到460元,总市值突破6000亿元。李西廷个人身价也水涨船高,达到230亿美元,连续四年稳坐“新加坡首富”宝座。
可好景不长。从2017年开始,迈瑞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就慢慢放缓。2020年疫情带来的需求高峰,让数据短暂好看了一下,但很快又回到下行轨道。2025年上半年,迈瑞首次出现中报负增长,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这成了公司发展史上的一道分水岭。市值也从最高点腰斩,只剩不到3000亿元。

迈瑞的麻烦,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靠“模仿+改进”打天下的模式,渐渐走到了尽头。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迈瑞一款呼吸机相关专利无效。这背后,是迈瑞和同行科曼打了十年专利官司的缩影。据企查查数据,迈瑞涉及“侵害专利权”的诉讼案件占公司总诉讼的近一半。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可替代性高,迈瑞的竞争优势被一步步削弱。
行业里的“价格战”更是让迈瑞日子不好过。随着国家反腐和集采政策收紧,医疗器械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2025年上半年,迈瑞在新疆县域医疗设备集采中,超声产品节费率高达73%。在福建仙游县,甚至出现了0.01元/套的超低价中标。这种“低价神话”成了行业常态,企业的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
面对这些压力,李西廷没有选择退场,而是带着迈瑞寻找出路。公司的自救策略主要分两块:一是业务多元化,二是开拓海外市场。在多元化方面,迈瑞开始布局AI医疗、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和心血管领域。AI医疗方面,公司推出了“瑞智”“瑞检”“瑞影”等信息系统,目标是推动精准诊疗。不过,这些新业务还在起步,2025年上半年对收入贡献不大。

微创外科业务倒是表现不错。2024年,这块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成了迈瑞未来的一个增长点。动物医疗领域也有进展,2024年国际动物医疗业务增速同样超过30%。心血管领域,迈瑞通过收购惠泰医疗,切入了高端市场。这些新尝试虽然有潜力,但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公司整体的业绩下滑。
海外市场成了迈瑞的另一条路。2025年上半年,迈瑞海外收入达到83.32亿元,占总收入的50%,首次超过国内市场。这是个不小的突破。不过,海外增长主要靠发展中国家拉动。欧美和亚太等发达市场,增长却不理想。2025年上半年,欧美市场仅增长5%左右,亚太市场甚至出现负增长。要想进入全球前十,欧美市场的“天花板”必须得突破。
迈瑞的起伏,像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缩影。过去,靠低价和模仿,迈瑞迅速站稳了脚跟。可行业发展到今天,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成了关键。2025年上半年,申万医疗器械行业30家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中,迈瑞的收入增速排名倒数第三,净利润增速倒数第八。数据摆在面前,迈瑞的龙头地位正面临挑战。

李西廷的国籍问题,也被外界讨论过一阵子。有人觉得这是个情感话题,但对公司运营和市场表现的影响其实不大。真正让迈瑞头疼的,是如何从“模仿者”转型成“创新者”。2024年,迈瑞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到10.5%,研发人员超过1.2万人。这些数字说明,公司在创新上没少下功夫。但新业务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还难见成效。
行业环境也在变。国家政策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给了迈瑞机会,但也带来了更多竞争对手。集采政策让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迈瑞的超声设备、监护仪等核心产品,依然是收入大头,但市场份额正被新兴企业蚕食。2025年上半年,迈瑞核心产品线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85%下降到75%。
迈瑞的未来,取决于能不能在创新和全球化上找到新突破。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是迈瑞必须啃下的硬骨头。2024年,迈瑞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排名中位列第15位,距离李西廷喊出的“前十”目标,还有不小距离。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前十的医疗器械企业,2024年平均收入超过400亿美元,而迈瑞2024年全年收入折合美元仅约45亿美元。

从白手起家到A股龙头,迈瑞走了30多年。它的故事,承载了中国制造业从模仿到追赶的缩影。现在,摆在李西廷和迈瑞面前的,是一道更难的考题:如何在全球舞台上,靠创新和实力,赢得一席之地。2025年的半年报,只是这场长跑中的一个节点。迈瑞的路还长,行业的变化更快。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