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霍格沃茨,总像个完美去处。可多年后,当我们重返这个挚爱魔法世界,用成年人的眼光再去审视时,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我们会突然发现那些从前被忽略的怪异之处。

先从一个角色说起吧,其实最初就能隐约察觉他有点问题,可成年后再看,这问题简直被放大到了极致。
鲁伯·海格是哈利生命里遇到的第一个巫师,是无条件守护、温暖和纯粹友谊的象征。小时候看,他就是个高大善良的巨人,唯一的小缺点就是喜欢那些可爱却有点危险的小怪兽。
他会给哈利送生日蛋糕,带哈利认识魔法世界,谁要是欺负哈利,他立马就会冲上去。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问题?
可实际上,他就是个行走的儿童安全隐患。
海格总把致命危险的生物带到课堂上,还一脸真诚地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会真的炸开来的炸尾螺?给十三岁孩子当教材简直再好不过!一啄就能把头啄掉的鹰头马身有翼兽?让孩子们再靠近点!他对怪兽的喜爱太盲目,完全没法合理判断风险。
可课堂上的事还只是小打小闹。海格总是把哈利、罗恩和赫敏拖进危险里。
他在学校旁边的木屋里偷偷养非法的龙;让十二岁的孩子进禁林找阿拉戈克,那可是只八眼巨蛛;把巨人弟弟格洛普带进学校,那家伙可一点都不温顺。
更要命的是,海格从不吸取教训。他喝醉了跟陌生人透露怎么能让路威睡着,结果直接把奇洛引去了魔法石。按理说该长记性了吧?没有,他照样跟孩子们透露秘密,害得他们后来惹上一堆麻烦。
还有个问题得单独说,他的情绪太不成熟。海格总把学生当免费心理咨询师,把自己的烦心事一股脑倒给他们。孩子们得安慰他,帮他解决问题,要是没做到,他就跟小孩似的闹脾气。
一个成年人,居然用愧疚感操控未成年人。

小时候看卢修斯,觉得他是个优雅的反派,穿着昂贵的斗篷,是个危险的对手。
可成年人的眼光会看到另一面:眼前就是个可怜的失败者,只会用金钱和关系掩盖自己的窝囊。一个把黑魔法物品塞给十一岁女孩,就为了跟她父亲算账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可怕的恶人,就是个卑劣小人。
他作为食死徒的职业生涯,从头到尾全是失败。
他没能从魔法部弄到预言球,还把傲罗引来了,最后关进了阿兹卡班。好不容易出来,又立马节节败退,只会求饶、献殷勤。
在第七部书中,他彻底变成了一个可怜虫,既害怕伏地魔,又怕自己小命不保,也怕儿子出事,可就是没胆子做点什么改变。
卢修斯最糟糕的地方,是他毁了德拉科。
在他眼里,儿子根本不是人,就是个延续血脉、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他把德拉科拽进“纯血统优越论”的歪理里,可等事情全搞砸了,又没法保护儿子。
德拉科十六岁就得去杀邓布利多,就因为他爹办事不力受了惩罚。说到底,卢修斯·马尔福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贵族身份和钱,根本补不了没骨气的窟窿。

卢平是系列里最悲情的角色之一,可问题偏偏就出在这“悲情”里。他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连带着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成年读者看到的不是什么高尚的狼人,而是个被动到近乎道德懦弱的人。
先说说他在霍格沃茨上学的时候。卢平明明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总欺负斯内普,却什么都没做。他当时还是级长,有权力阻止这一切的。可莱姆斯选择视而不见,就因为怕失去仅有的朋友。
成年后他也没半点改变。
卢平在霍格沃茨当老师时,明明知道小天狼星·布莱克可能通过秘密通道进城堡,那些通道只有掠夺者们知道,可他就是不说。他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学生的安全还重,连哈利也不例外。
邓布利多信任他,他却藏着关键信息不肯说,就因为怕别人知道自己过去的事。
可这些都还算能找借口解释的。他最不负责任的时刻,是抛下怀孕的唐克斯跑路:一个中年男人,扔下怀着自己孩子的妻子,跑去跟十七岁的哈利寻求安慰,还求着加入哈利的“冒险”。

小时候看书,觉得莫丽·韦斯莱就是母爱的化身,是韦斯莱家温暖的港湾。
可成年再看,会发现她是个把关心当成控制工具的女人,还把“爱”当借口,肆意操控别人。
她的过度保护把孩子逼得喘不过气,尤其是罗恩,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如哥哥们优秀。莫丽总爱拿罗恩跟别人比,动不动就批评他、贬低他,可等罗恩变得没自信,她又觉得奇怪。
她对芙蓉和双胞胎的态度尤其能说明问题。她对芙蓉毫不掩饰地怠慢,连个机会都不给,就因为芙蓉不符合她心里“理想儿媳”的样子。
弗雷德和乔治搞恶作剧商店,她好几年都一直嘲笑、贬低,可双胞胎明明把生意做得很成功。在莫丽眼里,只有她认可的路才是对的,其他的全是胡闹、不靠谱。
还有件事更明显:她那么容易就信了丽塔·斯基特抹黑赫敏的谣言,只给赫敏寄了个小小的复活节蛋。
这哪是对儿子朋友的关心,分明是小心眼、带偏见的表现。

“同龄最聪明的女巫”,忠诚的朋友,整个故事里的理智担当和道德标杆。小时候我们都佩服她的聪明、勇敢,还有对朋友毫无保留的忠诚。她永远知道答案,总能从绝境里找出路,还总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野心前面。她的完美主义和偶尔的小骄傲,看起来也只是可爱的小缺点——毕竟她那么聪明,又真心想帮别人,这点小毛病算什么。
可成年后再读,她的“正义”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很明显,赫敏不只是聪明,她的智力优越感简直爆棚。只要不符合她理性认知的东西,她都看不起:从特里劳妮教授的预言,到卢娜·洛夫古德相信的弯角鼾兽,她全嗤之以鼻。
她那出名的“家养小精灵权利促进协会”,更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的典型。她口口声声说要“拯救”小精灵,可完全不听小精灵自己的想法,人家明明觉得她的行为是种侮辱,她还固执地继续“抗争”,那股子执拗简直快成狂热了。
更糟糕的是,她的自信有时候会变成残忍,还拿“好心”当借口。
是赫敏想出了那个诅咒,让玛丽埃塔·埃德科姆因为背叛永远留下疤痕;是她把变成甲虫的丽塔·斯基特抓起来,非法关在瓶子里好几个月,一边威胁一边利用。
这些事都暴露了她的阴暗面:赫敏坚信自己是对的,还觉得这份“正确”能让她有资格私刑、绑架、威胁别人。
她一心想追求正义,可有时候用的手段,跟她对抗的那些人比起来,简直惊人相似。

说到底,小天狼星·布莱克的情绪永远停留在十五岁少年的阶段——就像他上学时总欺负弱小那样。
在他眼里,哈利不过是詹姆的翻版,是让他重返“黄金校园时代”的机会。小天狼星把自己对冒险和叛逆的渴望全投射到哈利身上,怂恿他冒险,还鼓励他违反规则。他根本不是什么导师,就是个爱捣蛋的大孩子,完全不管后果。
哈利需要成年人给点靠谱建议的时候,小天狼星只会说些少年人耍酷的话。
最糟糕的是他在格里莫广场的日子。他明明可以想办法做点有用的事,却整天陷在抑郁里,喝得酩酊大醉,还对所有人发脾气,嫉妒那些能去战斗的人。他会因为哈利跟其他成年人走近而吃醋,要是不让他去冒险,就跟小孩似的闹别扭。
最后,就是这种幼稚害死了他。他冲进魔法部,就因为忍不住想凑热闹,结果因为自己的冲动丢了命。
小天狼星确实让人同情。可他到死都没成为哈利需要的那种成年人——谨慎、睿智、有责任感。他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少年,而这份幼稚,让他变得很危险。

斯内普是个英雄,多年来冒着生命危险当双面间谍,一直保护哈利。这些都是事实。
可成年人会看到另一个事实:这个成年人,变着法地欺负孩子,就因为他有这个权力。他把纳威吓得,居然让这孩子怕他胜过怕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要知道,贝拉可是把纳威父母折磨疯的人。
你们好好想想,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斯内普比他最可怕的噩梦还要吓人。
他当众嘲笑赫敏,就因为赫敏被诅咒后牙齿变长。从第一节课开始,他就针对哈利,只因为哈利存在本身。
斯内普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对哈利父母的怨恨全撒在孩子身上。他根本不是什么老师,就是个穿巫师长袍的成年恶霸。就算他是英雄,也没法洗白他多年来摧残十一岁孩子心灵的事实。
还有个话题得单独说,他对莉莉“永恒的爱”。
小时候,"永远"显得很浪漫。可成年后才明白,那根本是对二十年前拒绝他的女人的病态执念。斯内普曾经叫莉莉“泥巴种”,还跟那些后来杀害莉莉的人混在一起,选择了想要消灭她这类人的意识形态。
等莉莉死了,他又把这份执念转移到莉莉儿子身上,可他又恨哈利,就因为哈利长得像詹姆。
斯内普很复杂,很悲情,也很勇敢。可勇敢不代表善良,英雄式的死亡也抹不掉他多年的残忍。他拯救了世界,却始终是个心胸狭隘的施虐者,这也让他成了系列里最让人纠结的角色。

小时候看邓布利多,觉得他是最睿智的巫师,像个慈祥的爷爷,是光明的化身。
可成年人的眼光会看到一个冷酷的谋略家,他把别人的生命当成棋子,布下一场又一场大局。他把婴儿哈利留在德思礼家,明明知道哈利在那儿会受委屈。“血缘保护”是个很方便的借口,可邓布利多多年来一直无视哈利被虐待的信号。他把哈利当成一件武器来培养,用完了就可以丢弃。
他的所有策略,全靠“话只说一半”来操纵别人。他不解释,不信任别人,也不分享那些能救人命的信息。他任由哈利受苦、自己找答案,只因为按他的算计,这样“更对”。
他利用斯内普当间谍,明明知道斯内普会被所有人憎恨;他也操纵小天狼星,把他关在自己讨厌的房子里。
在邓布利多眼里,人不过是这场大游戏里的棋子,为了打败伏地魔,牺牲几个小兵根本不算什么。
他年轻时的经历,更让人不安。邓布利多曾经和伏地魔抱有同样的“纯血统优越论”想法,还计划“为了麻瓜好”而统治他们。
没错,他后来后悔了,可那是在他的行为害死妹妹之后。可这段经历没让他学会谦逊,他只是变得更谨慎、更会算计,学会用拒绝职位、装出和蔼的样子来掩盖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邓布利多很聪明,也很勇敢,还打败了魔法世界最大的威胁。可他做到这一切的代价,是把孩子当成消耗品。他所谓的“伟大善意”,永远比具体某个人的生命更重要。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好的初衷,掩盖不了操纵他人的事实,没有人情味的智慧,最终会变成可怕的东西。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