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非凡(efifan)
有些飞翔,
再远的路途也不能阻挡。
你能想象一个在猪肉摊旁洗猪大肠的小女孩,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站上了央视的舞台吗?

有人质疑她的舞蹈不够专业,缺乏系统训练;也有人认为她只是幸运地遇到了贵人,故事被过度渲染。
但她因天赋过高被民间老师直言“教不了”;

也让退休夫妇斥资数十万办起了民间的舞蹈组织。
这个女孩就是邬刚云,被许多人称为在猪肉摊旁起舞的“舞蹈天才”。

▲ 邬刚云在猪肉摊起舞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成千上万的孩子在贫困中成长,他们的天赋被生活的重压所掩盖,梦想被大山的阻隔所禁锢。
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相似的命运轨迹,难以突破环境的桎梏。

然而,就在云南大山的深处,八岁的邬刚云在油腻的猪肉摊边,用舞蹈点燃了一束光。
01
猪肉摊起舞的小精灵
2016年深秋的一个清晨,云南那哈乡的菜市场里,八岁的邬刚云正蹲在自家猪肉摊前,专注地清洗着猪大肠。


油腻的污水溅在她破旧的裤腿上,她却在这片狼藉中守护着一个纯净的梦想。

“妈妈,我能再练一会儿舞吗?”
午后客人稀少时,小刚云总会这样恳求母亲。

得到允许后,她会立即脱下沾满油污的围裙,赤脚在水泥地上练习着从视频里学来的舞步。

摊位旁那部旧手机里,《天鹅湖》的旋律与市场的嘈杂声奇怪地交融在一起。

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的山村,舞蹈是太过奢侈的梦想。
猪肉摊每天的收入,勉强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母亲边剁猪肉边看着女儿跳舞,眼神里藏着难以察觉的忧虑:
“高兴的是孩子有梦想,难受的是我们这样的家庭,实在给不了她什么支持。”
由于天赋过高,镇上的老师都称自己实在教不了这个小孩,怕耽误她。


小刚云最珍视的是一双邻居送的旧舞鞋,鞋尖已经磨破,鞋带也断了重新接上。
“穿上舞鞋,我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个舞者。”她说。

没有镜子,她就通过不锈钢盆的反射面观察自己的动作;

没有专业地板,她就在泥地上练习;

没有老师,她就反复观看网络上的教学视频,一个动作练习上百遍。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6年11月。
北京舞蹈学院的关於老师偶然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小刚云跳舞的视频,那是隔壁摊位阿姨拍下来上传的。

视频中,女孩在油腻的水泥地上旋转,眼神纯净而坚定。

尽管动作稚嫩,但那种与生俱来的舞感和全身心的投入,让这位从事舞蹈教育二十余年的老师震撼不已。

“你看这个孩子,”关於激动地叫来妻子张萍,“她身上有种原始而纯粹的舞蹈生命力。”
02
遇见生命中的引路人
关於和张萍回到北京后,那个在猪肉摊前起舞的小女孩的身影始终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商讨,这对教师夫妇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放弃北京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带着全部积蓄,并说服公婆拿出三十万元退休金,一起前往云南偏远山村,实施“彩云计划”。

“很多人都说我们疯了,”关於老师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但当你看到那些孩子渴望的眼神,你就会明白,有些事值得你放弃一切。”

“彩云计划”的初衷很简单:让有舞蹈天赋的山区女孩能够走出大山,通过舞蹈改变命运。
然而,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最初的训练场地是村里废弃的小学教室,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铺上廉价的地胶,把杆是用旧水管临时焊接的。

那时资金有限,没有足够的钱去请工人,八岁的小刚云每天走好几里路,扛着粗糙的木棍自己去建舞蹈室。

而比起场地建设,更困难的是说服村民,在大山里,很多人家认为女孩读书无用,更别说学舞蹈了。

关於和张萍一家家走访,耐心地向家长们保证,不会耽误孩子学习,还会辅导功课。慢慢地,愿意送孩子来学舞的家庭多了起来。

邬刚云是其中最刻苦的一个。
每天清晨四点,她就起床帮母亲准备猪肉摊的活计,六点准时到达训练场地,开始两个小时的早课。

下午放学后,她又会回到教室,继续练习到夜幕降临。
“她的脚趾经常磨破流血,但她从不吭声。”

张萍老师心疼地说,“有一次我发现她的舞鞋里有血迹,才知道她的脚趾甲因为长时间练习已经脱落了。
我问她疼不疼,她只是摇摇头说:
“老师,我想跳舞。”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邬刚云的舞蹈进步神速。她那与生俱来的舞感,加上后天的刻苦训练,很快让她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

三个月后,她已经能够完成专业芭蕾舞者都需要长期练习的“单足尖立”动作。

03
飞向央视的白天鹅
2022年初,“彩云计划”已经帮助了七十多名山区女孩。

也就在这时,央视的导演组无意中得知了邬刚云和“彩云计划”的故事,深受感动,向这个来自大山的孩子发出了邀请。

消息传来,整个村寨沸腾了。
村民们不敢相信,自己山沟里的孩子,竟然能登上中国最大的舞台。

“那是我们全村人的荣耀。”
邬刚云的父亲,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山里汉子,那晚激动得彻夜未眠。

然而,通往大城市的道路并不平坦。为了达到导演组的要求,邬刚云需要进行更加艰苦的训练。

她的参赛舞蹈《彩云之梦》融合了芭蕾的优雅与民族舞的灵动,技术难度极大,特别是那段长达两分钟的连续旋转和跳跃,对任何专业舞者都是挑战。

在北京排练期间,邬刚云常常是排练厅最早到、最晚走的人。
有时一个动作不满意,她会反复练习数十遍,直到完美为止。

膝盖磕青了,脚趾磨破了,她都默默忍受。
“想想猪肉摊前的日子,现在的条件好多了。”

她在视频通话中这样告诉父母,
“我不能辜负关老师、张老师,还有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2022年,邬刚云9岁, 央视一号演播大厅灯火通明。
她身着艳丽的舞裙,就像一只真正的天鹅。

“紧张吗?”张萍老师轻声问。
邬刚云点点头,又摇摇头:“有一点,但更多的是高兴。我终于可以在全国人民面前跳舞了。”

当主持人报出《绿野仙踪》时,邬刚云深吸一口气,轻盈地走上舞台。

音乐响起,她翩然起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情感,每一次跳跃都充满力量。
她不再是猪肉摊前的那个小女孩,而是真正展翅高飞的白天鹅。


舞蹈结束的瞬间,邬刚云的眼眶湿润了。
她面向观众,深深地鞠躬,不仅是感谢眼前的掌声,更是感谢所有让她走到今天的人。

登上央视后,邬刚云和“彩云计划”的故事传遍了全国。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山区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彩云计划”。

后来,在猪肉摊前起舞的小云儿,她的故事被《小小少年》纪录片团队发现了。
摄制组用影像记录下她在菜市场的日常:
那双刚刚洗净猪大肠的手,如何在音乐响起时翩然起舞;

那个在肉摊与梦想间穿梭的身影,如何点亮了无数人的目光。
镜头之外,时光也在悄然流转。

2023年,那个曾经在油腻水泥地上练习旋转的女孩,收到了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

如今,邬刚云已是一名专业舞蹈学校的学生,同时她也是“彩云计划”的小老师,每周都会回到大山,教导和她一样怀揣舞蹈梦想的孩子们。

“没有关老师、张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说,“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山里的小白天鹅飞出来。”

而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无数个“邬刚云”正在成长。

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偶然的网络视频,更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和一个关爱的社会,来发现并滋养他们的天赋。

关於和张萍老师依然奔走在云南的群山之间,他们的“彩云计划”已经扩展到了三个县,帮助着近两百名孩子。
“每颗星星都有发光的权利,”关老师说,“我们只是帮她们擦去尘埃,让光芒得以闪耀。”

在那片猪肉摊与梦想共存的方寸之地,这个女孩用每一个旋转和跳跃书写着一个真理:
贫困可以禁锢环境,却无法囚禁梦想;出身能够划定起点,却不能决定终点。

有些光芒,再厚重的尘埃也无法掩盖;有些飞翔,再遥远的路途也不能阻挡。
从猪肉摊前到万众瞩目的舞台,这条路上,正有更多的白天鹅,准备展翅高飞。
如果可以,请进入视频,点个关注
喜欢视频就点一下“赞”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