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傍上比亚迪!车机短板一补,鸿蒙智行、小米慌不慌?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6 10:43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在新能源赛道上稳坐销量头把交椅的比亚迪,终于对“车机短板”动手了。2025年10月,比亚迪与荣耀在深圳高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王传福亲自到场站台,这场高规格签约背后,藏着比亚迪补齐智能化最后一块拼图的野心——当三电技术已形成绝对优势,当智能驾驶辅助已实现全系覆盖,比亚迪要靠荣耀的车联技术和AI能力,彻底撕掉“车机只靠旋转PAD”的标签,向小米等“手机+汽车”生态玩家发起正面冲击。

在此之前,比亚迪的车机虽以“安卓应用海量下载”“操作顺手”圈粉,但对比鸿蒙智行的跨设备互联、小米的生态协同,总少了点“惊艳感”。用户吐槽最多的是“车机与手机联动不够丝滑”“AI交互不够智能”,而这正是荣耀的强项。要知道,在安卓阵营里,荣耀的AI Agent技术早已落地手机端,能精准识别用户需求;此前双方合作的“高精度蓝牙车钥匙”,也已验证了技术适配的可行性。这次深度合作,荣耀将把车联解决方案接入比亚迪DiLink全新一代智慧生态,从技术共研到生态共建,相当于给比亚迪车机装上“智能大脑”——未来或许能实现“手机APP无缝上车”“AI主动推荐服务”,甚至打通荣耀的终端生态,让手表、平板与车机实时联动。

对比行业里的“手机+汽车”组合,比亚迪与荣耀的合作更具“互补性”。鸿蒙智行靠华为生态自带流量,但合作车企多需依赖华为的技术输出;小米汽车虽能联动自家手机,却还未在销量上形成规模优势;吉利与魅族的组合虽有亮点,却难敌比亚迪的市场基数。而比亚迪手握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的底盘,2025年上半年全系铺开智能驾驶辅助后,车型的“硬实力”已无明显短板,如今加上荣耀的“软实力”加持,相当于“王者”补全了最后一个技能点。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的车型保有量庞大,一旦车机系统升级,能快速让千万用户感受到变化,这种“规模效应”是其他组合难以企及的。

对荣耀而言,这次合作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车联赛道已成新增长点,华为靠鸿蒙智行站稳脚跟,小米靠自有汽车打开局面,荣耀若能借比亚迪的渠道触达海量车主,不仅能验证车联技术的落地能力,更有机会成为“第二个华为”——毕竟,当荣耀的生态能嵌入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的座舱,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认可度将实现质的飞跃。此前双方在蓝牙车钥匙上的成功合作,已为这次深度绑定打下基础,接下来若能在AI协同、场景化服务上做出突破,很可能复制“华为+车企”的成功路径。

当然,这场合作也并非毫无挑战。不同品牌的生态融合向来复杂,荣耀的车联技术如何适配比亚迪多样化的车型?DiLink系统与荣耀生态的兼容性如何保障?用户最关心的“数据安全”又该如何平衡?这些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很可能让“强强联合”沦为噱头。但从目前的布局来看,比亚迪的决心显而易见——王传福亲自到场,足以说明对智能化升级的重视;而荣耀能拿下这个“大客户”,也必然在技术适配和落地节奏上做足了准备。

随着比亚迪与荣耀的合作落地,新能源行业的“智能生态战”将愈发激烈。鸿蒙智行要守住“生态第一”的优势,小米汽车要加速生态协同,吉利魅族也需加快迭代,而比亚迪则靠着“三电+智驾+荣耀车联”的组合,朝着“无短板全能选手”的目标迈进。对消费者来说,这场竞争意味着更成熟的智能座舱体验;对行业来说,这标志着“手机+汽车”的生态融合进入新阶段——当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谁能真正读懂用户需求,谁才能在这场生态战中笑到最后。比亚迪与荣耀的这步棋,不仅补全了自身的短板,更可能改写行业的竞争格局。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